烽火传军情
靠人来传递信息速度是很有限的,即使骑马最多也只不过每小时60公里,所以在通信方式上进行变革是必然的趋势。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中原地区的人们为了防范和抵御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搔扰,就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烟火报警通信装置烽火台。烽火台是用石块垒成的十多米高的石堡,上面堆有柴草和狼粪,时刻都有士兵在上面值勤观察和瞭望。一旦发现敌情,夜间点燃柴草,使火光冲天;白天则点燃狼粪,因为粪燃烧时其烟垂直向上,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故而将烽火又称为狼烟(到今天还有成语狼烟四起)。唐朝诗人王维曾有著名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烽火通信系统是由许多个烽火台一个接一个串联组成,每个之间有一定间隔。每当出现紧急情况便点燃烽火,后一个烽火台看到前面的烽火信号便也跟着点燃烽火,以便通知下一个,这样从前到后依次传递,警报很快就从边关传到了内地,中原人民也就可以早早地做好抗敌准备。烽火不仅能表示警报,而且还能反映出一定的信息,比如利用燃放烟火堆数的不同,每道烟火的时间间隔的不同等就可以大致表示出来犯敌人的数目、方位等内容。只要事先规定好每种组合的定义,烽火就能传送一定量的警报信息。
史书上曾记载了一个有关烽火的有趣故事。西周最后一统治者周幽王是个昏庸的国王,他不理朝政却整日沉湎于女色。他有一个爱妃叫褒姒,是个貌可倾国的美女,可是在周幽王面前却总是一副冷冰冰的面孔,不露笑脸。周幽王想尽办法也无法让褒姒笑一笑,于是便设下千金重赏以求褒姒一笑,这也就是成语千金一笑的由来。后来幽王手下的一个大臣出了一个主意,让幽王带着褒姒在骊山的王宫内设宴,同时命人点燃了烽火,当时各路诸候看到了烽火以为外族来侵犯镐京(西周国都)了,便纷纷带着人星夜赶来增援,到了镐京才发现被幽王愚弄了,只好一个个带兵返回。看到一队队士兵来来去去忙忙碌碌的样子,褒拟果然露出了笑脸,幽王为此龙心大悦,重赏了那名大臣。但是很快就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没过多久,西部的犬戎族果然来进攻了,周幽王又使人点燃了烽火报警,但各路诸候由于上一次的教训以为又是幽王在戏弄大家,结果无一来援,西周从此灭亡。从这个古老的故事可以看出当时在各种物质条件很不发达情况下,烽火通信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系统,从周朝的国都一直通向各个诸候国,在应用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以后各个封建朝代都很重视烽火这种通讯方式。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进行了一项巨大的工程修建万里长城。长城不仅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屏障,也是一个烽火通信系统,长城上每隔二百米左右就修建了一座烽火台。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烽火在雄伟的古长城上传递时,绵延不断、横贯千里的情景一定蔚为壮观!唐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秦始皇建造了万里长城后,各朝各代都在长城一线上派驻了大批军队,并且多次对长城进行维修,最后一次大规模重修在明代。今天,长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但它仍然具有象征意义,一座座烽火台就象一座座丰碑展示着我国发达的古代文明,也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烽火通信在每一站之间是以光速传递的,所以应属于光通信一类,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显然比马跑人行要快得多。在世界其它国家的古代历史上也有利用光来通信的记录,1000多年前的阿尔及利亚人就曾利用巨大的铜镜反射太阳光来传递情报。古希腊的历史学家波列比曾发明一种利用光来通信的办法。他在古希腊建造了不少高塔,每相邻两塔相对的高处墙壁上都凿有5个洞,每个洞可明可暗,5个洞通过明暗不同的组合一共可有2的5次方种变化,也就是一共可以有32种变化,希腊文一共有24个字母,以每种组合代表一个宇母就可以完全把这24个字母传递出去,这样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传递就可以连成完整的句子,情报也就这样一站一站地传递下去了。这种通信方式可以说是现代电报的雏型,现代电报从原理上来说和古希腊的光通信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利用的手段不同,一个是利用光,一个是利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