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雅安地震的论文
关于地震介绍和防震减灾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 频发,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 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 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 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2008 年5 月12 号的汶川大地 震更是中华民族的伤痛,数以万计的同胞罹难。这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重 视吗?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依靠科 技进步,提高我国防震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我们应该掌握一些 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知道如何防震减灾。 一、关于地震知识的简单介绍 1、地震的概念 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主要是由铁元素组成;中间是地幔; 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 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 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 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它就像海啸、 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 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 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2、震源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 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60 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 公里的叫中源地震, 深度大于300 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 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 之亦然。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 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 公里。 3、极震区和震中距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 区。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 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 100-1000 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 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 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 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 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 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 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 震叫余震。 4、地震的时空分布规律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 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质学家把全球分为三大地震带,其中两个影响中 国。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 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 二是欧亚地震带,也称为地中海-喜马 拉雅地震带。 三是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 底山脉)。更新于:2022-09-25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