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
生活中,人们对于各类事物总是在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衡量比较。对于家庭来说,更是无时不在比较着。比如,当妻子埋怨丈夫不做家务时,她往往会随口说,你看人家某某的丈夫,回到家什么都干。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家庭的横向比较。这种比较的目的,也就是表明大家都在心理上寻求着一种至善至美的家庭生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达到这种至善至美的境界。这是为什么呢?
说起来,这家庭生活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人的自我心理体验。比如,即便是粗茶淡饭,一家人恩恩爱爱,小日子照样过得红红火火。而如果这一家人整天价明争暗斗,战火不断,那么,就是天天顿顿山珍海味,这种家庭也难说会有多么高的生活质量。
按心理学的理论讲,人的心理是永远难以完全满足的。所以,在外人来看,一个家庭已经是非常美满了,但这个家庭的成员却难以体验到这一点。对于这个间题究竟应该怎样来理解呢?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我们怎样去认识家庭的生活质量问题。
应该说,我们每个人对家庭都有一个特定的期望值。但是,如果这个期望值过高,脱离实际,那么对于家庭的满意程度相对的就要小。有许多家庭,明明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但是,就是矛盾不断。其原因也就在于此。一般来说,人对事物的满意程度决定于他的需求被满足的程度。比如,一个人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如果能顿顿大米白面吃个饱,他就会满足了。但是,这种满足是动态发展的,今天饿肚子的情况下他能够满足;如果以后天天大米白面,常了,他又会感到不满足了,他又想吃鱼吃肉了。人在感情上也是如此。比如,有些做妻子的对丈夫关心照顾真可谓无微不至了,但是,这样生活下去,有的人又感到不满足了,为什么?他还需要一个感情的沟通,要有共同语言。您看,像这样,这家庭生活当然无论如何也难以达到十全十美了。
人的心理需求是不断发展的,是永远也难以满足的。所以,现实地讲,我们对于自己的家庭就不能要求太高、太理想化。一个家庭总要有大大小小的麻烦事,有人际间的矛盾,有工作和学习的矛盾,也有家务劳动和休息时间的矛盾,还有经济收入和家庭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矛盾等等。如果把家庭生活理想化,就会被这些矛盾所困扰,心理上就会不平衡。因为原来设想的家庭是非常美满的,是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矛盾的,一旦这些矛盾暴露出来,由于没有思想准备,心理上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那么,自己当然就要为之苦恼了。这就是家庭中现实与理想的一种冲突。更新于:2023-05-11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