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辛酸
那还是一九七八年夏初的时候,我们大队开了一次全体社员大会。会上表扬了一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休。我们队的年轻姑娘李俊英也戴上了大红花,被授予模范团员的称号。我的心里很纳闷:她的表现本来是平平常常的,也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可是为什么成了模范人物呢?打从那次会议以后,我就自然而然地对她留心地观察起来。
李俊英,这个二十来岁的姑娘,是一九七七年高中毕业后回到生产队参加生产的。乍看起来,她比一般的姑娘们,个子要高一些,长胳膊长腿的,一副红润的面孔,经常带着笑意,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从不左顾右盼的,只是盯着眼前的活计。她平时不大爱说话,老是那么少言寡语的。她的衣着也很朴素,我见她常常穿着那么一件草绿色的上衣,由于洗了又洗,已经快发白了,而且在胳膊肘的地方还缀上了补丁。论家庭的经济条件,她家是个富裕户。可是,她从小就是那么一个脾气,不讲究穿戴。她的妈妈经常对人们抱怨说:我们家的俊英那个性子就别提有多大啦,衣裳旧了也不换新的。一说让她添置些新衣裳,她就说:给我弟弟,妹妹们买吧,我整天做活,穿不着那个,把手里用的劳动家什弄得结结实实的就行啦。她的确就是这样,你看,她使用的家什都是毫不心疼地用大价钱买的,都是最好的材料做的。比如有名的王一摸镰刀、天津产的大铁锨板,以及那再结实不过的单轮小推车。特别是小推车上那一对桑条大筐更是引人注目。
今年一开春,为了突击往地里送粪,队里的一切运输工具都使用上了。李俊英推着装满粪肥的小车,就象推着一座小山头,往来如飞。我这个曾经在根治海河工地上劳动过的生产队副队长,自以为推车的本领是数一数二的了,可是不管我跑得多快就是拉不下她。在一起装车的时候,我看她也是不算弱的,她头上那豆粒般大的汗珠子,不断落在上下翻动的铁锨把上。
这里,我又想起了俊英的一段往事。不过,说起来话就长了。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农村中有过一阵喜工厌农的风。就是农村青年不愿在生产队里搞生产拿工分,而渴望到工厂、机关去工作,去挣工资。更新于:2023-05-12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