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保护法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黄河】
【篇1】黄河保护法心得体会9月xx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18日上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现在,她仍在供养着1.4亿人口、160万公顷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应在全社会提倡倡导、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各界的人士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一方面我们要植树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另一方面提高人口素质,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滔滔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九曲回荡,奔腾不息,滋润着良田万物,保卫黄河,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
【篇2】黄河保护法心得体会“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1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并发表重要讲话。
“水”的安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盘大棋,下稳、下好这盘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大棋,可以造福祖国的千秋万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仅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们内心深处的深厚历史情感,更是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必须不遗余力重视起来、治理起来。黄河母亲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流经我国9个省区,实现整个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在于保护。不遗余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全国整体生态环境布局的深刻变革。从黄河流域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生态保护工作中尚存一些短板和弱项,尤其是在贯彻落实大保护、大治理的具体措施方面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面对新形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辐射区域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且思想观念已然脱离以前的老套路老办法,充分结合新科技、新技术,在“保护”上下大功夫。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进入20xx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将会形成带动效应,在践行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的前提下,为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提供坚实保障。
重点围绕着“水”做足文章。水,是河流、湖泊的本体,水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同时也蕴含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当下,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相关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由于一些不尊重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开发动作,使得母亲河生态受到了破坏,要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目标,必须狠抓主要矛盾,从“水”着手,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在中国特色现代化治水道路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检测防治制度,合力持续进行水生态的维护。
在科学落实中保障黄河生态保护工作的行稳致远。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以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有效推进,我国在围绕黄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从被动治理,改为实行主动调控,实事求是搞治理,通过自流引水、提水灌溉等科学论证后,完善技术方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黄河灌溉面积,同时在进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中有序开发黄河电力资源,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速度,不断提升黄河涵养能力,政策的切实有效贯彻落实给予了黄河流域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篇3】黄河保护法心得体会从水校毕业,在治黄水保上岗40年,退休离岗24年,一个水利“过来人”,初学《黄河保护法》,重温钱正英等水利前辈回忆文章,倍感亲切,由衷喜悦。
五、六十年代,靠11号“汔车”勘测,地属泾河流域陇东黄土高原——为建新西峰水保试验站分场选址;参加了甘肃庆阳马莲河东川,由悦乐镇元城子引水,至庆阳城郊的引水上山工程勘测与施工;庆阳西峰水保试验站“三道防线”(田间-胡同-沟边)群众性治理董志塬、南小河沟试验场泾流泥沙观测工作。
1964年,有幸调西安全国水保会分支机构——黄河中游水保会工作,“***”斗、批、改,1969年单位撤销;下放汉中地区,直到改革开放,重建黄河中游水保会、新建黄河中游治理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归队工作-退休至今。
黄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域总面积为79.5万平方公里,其中黄土高原总面积 64.62 万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面积 43.4 万平方公里 。
人民治黄天翻地覆,在上游筑有龙羊峡至青铜峡10座水电工程,装机2343万千瓦。20xx年底,黄河流域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24万平方千米。特别是在黄河几字拐的鄂尔多斯盆地,开发建成了我国第一大油田长庆,和东胜神府煤田,世人瞩目,影响深远。
非常痛惜!于10月22日,不幸逝世的原水利部钱正英部长,正如她身前所说,中国正处于从近代水利到现代水利的转变过程中。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树立人和河流和谐发展的观念。
并指出,在取得胜利和成绩过程、失败和挫折中,所得到的知识,是人民用血汗代价换来的,要倍加珍惜永续践行。
【篇4】黄河保护法心得体会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丙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
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味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萊,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历史上,黄河决口1590次,改道26次,泥沙淤积,洪灾不断,伤痕累累的母亲河需要子孙的关注,由于黄土高原的面积太大,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最为实际也最为关键就是种草植树来改善环境。
1952年1月,***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和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语,在视察期间只是殷殷嘱咐有关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前,***在17日下午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沿黄河岸边步行察看周边环境,了解到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堤防建设和防洪形势等情况。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以水为定,量水而行。
***指出“黄河清,天下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和同黄河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黄河问题高度重视,沿岸军民对黄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水沙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各项工作,加强协调管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习主席指出推动黄河流域发展要有耐心和定力,要图谋长远,才能治理好黄河,才能让黄河造福人民。黄河清,天下宁。
【篇5】黄河保护法心得体会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三江源是黄河主要水源涵养区。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处理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深化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和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达5000多公里的黄河,从青海发源,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从山东入海,惠泽了我国北方数亿的人民群众。据有关资料显示,黄河上游流域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占黄河径流量的49.40%,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如何使上游流域源头责任、干流担当得到充分展现,那么就要将黄河上游流域打造成生态文明建设与流域绿色协调发展的重要引领区,在把握源头与流域、国家战略与源头责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中找准定位、体现价值。
深化对黄河域情认识。黄河上游流域面积达15.23万平方公里,干流长度占黄河总长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占黄河总流量的近一半,既是源头区,也是干流区,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影响凸显。上游域情特殊、责任特殊、生态地位特殊,有鉴于此,要奋力推进“一优两高”,以国家公园示范省、清洁能源示范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为载体,以创建促提升、以示范带发展,从国家层面集中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一方面,要紧紧抓住财政部等四部委发布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的机遇,充分利用四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建立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工作平台,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计量,综合考虑上游流域对沿黄各省安全用水保障、三江源生态保护的贡献与损失,研究建立黄河中上游流域水环境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对上游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中央专项投资规模。另一方面,逐步推进综合生态补偿标准化、实用化,为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以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涵养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聚合形成具有上游流域水源涵养特色的发展格局和优势。
实施水源涵养。上游流域作为全流域最主要的淡水涵养地和最重要的生物栖息地,要突出水生态安全的主线。一方面,聚焦高寒草地、农牧交错区等典型生态系统,以三江源、祁连山、黄河湾区水源涵养区为重点,提高源头区水源涵养功能。首先,要加强以祁连山冰川与水涵养生态带、青海湖草原湿地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其次,针对生态敏感脆弱区的青海湖、湟水流域、柴达木盆地等生态功能受损的区域,扩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生态修复范围,谋划一批生态修复试点,力争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范围。另一方面,要加强流域污染治理。黄河上游流域段每年向下游地区输出264.3亿立方米的清洁水源,占黄河全流域的49.3%,污染防治任务重。一要加强水体保护,深化通天河、隆务河、湟水河等重点流域治理。二要严守生态红线区域,严格保护重要水源、湿地、水体、山林等自然生态资源,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治污行动,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要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环境基础建设,减少黄河流域污染排放。建议全面实施劣质水断面治理工程,杜绝Ⅲ类水进入黄河,保证Ⅱ类水断面出上游流域,释放沿黄流域水源涵养的潜能。
努力打造国家公园示范省。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应坚持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首先,培育林草生态资源,维护林草资源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其次,要明确自然保护地功能定位,强化自然保护地的法定性、保护性和公益性,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上努力走在前端、打造高端。
强化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加强黄河源头水源涵养,一是加强极端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综合影响动态模拟、监测与评估,加大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实施力度,将防洪工程与生态修复密切结合,实行生态化治理。同时,加强水库建设管理、修筑梯田、治沙防洪,实施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二是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首先,要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分类施策,干支流、左右岸、上下游统筹谋划。其次,探索水权跨地、跨省交易,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加快水资源税改革,开展水票制度,强化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再次,优化水资源空间配置,加强城镇多水源保障的供水系统建设,真正管好用好黄河水。三是强化黑土滩治理。一要加大对上游流域坡度大于25度的黑土坡退化成因及其生态过程科研和飞播等治理措施研发的支持力度,力争有所突破。二要建立健全黑土滩治理项目后续管理机制,开展对“黑土滩”退化草地分类治理后人工草地的功能维持等的深入研究与示范。三要加大高寒地区适宜优良牧草和生态草种的引种筛选及乡土草种的驯化选育、草种配置研究,制定不同生态区域人工草地适宜草种建植区划。
守护好湟水河的健康安澜。位于黄河上游的湟水河是黄河在上游流域最大的一级支流,湟水河平均每年向黄河上游输送44.76亿立方米的活水,是对黄河治理开发有较大影响的十一条主要支流之一。湟水流域横跨青海、甘肃两省,是国家战略格局中“兰州—西宁城市群”的核心组成部分,润泽近400万人口。湟水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生态过渡带,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有9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鱼类栖息于此,生态地位特殊。受高原地区气候特征、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近几十年来,上游流域持续实施“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生态移民”“引大济湟”等生态工程,生态承载力有一定程度回升。但由于湟水河流域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区域,随着发展推进,整个流域内的生态压力不断加大。由此,抓好湟水河全流域生态治理,对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意义重大。要把湟水河全流域生态治理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把湟水河全流域生态治理工程作为黄河上游全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工程,打造黄河上游湟水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
找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均衡点。深刻理解“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深刻含义,在高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充分发展黄河流域经济,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互进、增效共赢。我们既要“治”生态环境,当好“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也要“理”区域发展,当好“金山银山”的创造者,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是自然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要求。上游流域要坚持从自身优势出发,力避同质化、低端化和不接地气的产业。必须立足区位、资源、科教、产业等发展基础,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要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制造业,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要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完善城镇载体建设,要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高品质生活的支撑点。
更新于:5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