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_教案(合集三篇)
【雪】
第1篇: 《咏雪》教案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近,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发挥想象,写出一两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写在书上。
2、例:
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
2.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3.列举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比喻形象
3、李白《北风行》撒盐柳絮大笑乐
第2篇: 《咏雪》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3、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培养学养成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时重点
1、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义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3、背诵课文。
学时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用“钟氏二子”的故事导入。
二、预习检测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掌握字音。
谢太傅(fù)雪骤(zhòu)差可拟(chà)柳絮(xù)
王凝之(níng)无奕女(yì)道韫(yùn)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编者(),()的文学家。
4、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重点词语。
内集:儿女:俄而:骤:欣然:
何所似:差:拟:未若:因:
5、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后来人们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留、补、调、删、换。
2、借助学习古文的方法将文章翻译成现代文,并识记常见字词。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2、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请闭上眼睛,想像眼前就是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花,雪花飘起来了。假设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你能不能也说说“纷纷白雪”像什么?你还能说出几句咏雪的古诗句吗?
四、拓展延伸
古人吟咏白雪时用比喻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第3篇: 《咏雪》教案[教学目标]
1、培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4、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读通课文,根据书下注释大致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谜语: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打一种自然现象)
趣味谜语导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接触文言文,要让他们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体味到文言之美和修辞之美,而非产生恐惧回避心理。
二、读通读顺熟读成诵
1、学生指名朗读,教师纠正读音。
2、出示句子停顿小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总结:可以通过书下注释和文意划分停顿。
3、教师示范朗读(注意句子停顿和情感)。
4、再读,注意句子停顿。
5、齐读(熟读成诵)。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才能疏通文意。我在基础方面的落实设计得比较扎实。通过预习自读、指名读、示范读等方式将文章读通。提醒学生注意读的停顿和情感,将文章读出古韵,熟读成诵。通过出示句子停顿小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文言文学习的初步技巧,即可以通过书下注释和文意划分停顿。
三、把握重点疏通文意
这篇文章虽然非常短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在预习时和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请找出并用原文回答。
文言知识点拨:古今异义以及词义范围的变化。
1、儿女:今义:儿子和女儿;古义:子侄辈
2、(拓展)妻子:今义: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3、找出文中另外一个古今异义词。
拟:今义:仿照、打算;古义:相比
出示重点理解词语,考察预习效果。(抢答方式)
俄而雪骤:不一会儿,雪下密了。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不如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言知识点拨:判断句:即……也。省略主语。
全文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一会,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出示参考答案进行比对,及时提出问题并解答。
《咏雪》一文字数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字字珠玑。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抓住文中的几个重要信息点: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训练学生用原文回答问题的能力,从而抓住文章线索。适时点拨“儿女”等古今异义的文言现象,抓其中的重点词语考察预习效果,由此顺水推舟,翻译自然水到渠成。最后出示全文翻译进行比对,即时提出问题并解答,在课堂上扫清所有翻译障碍。
四、形神之辩赏析比喻
1、咏雪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提出中心问题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
2、你更喜欢“撒盐”的比喻,还是喜欢“柳絮”呢?说出你的理由。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从形、色、状等)外形方面比较。
单从外形方面比较行吗?还能从哪些方面去看一个比喻是不是好的比喻呢?(还要看“神”,即神韵之美)
3、文中有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哪个比喻更好?你欣赏哪个?为什么?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4、如果要你去比,你会比做什么?
(鹅毛大雪、蒲公英、糖、梨花、玉屑、白蝶……)
拓展思维,脱离书本,展开丰富的想象,为后面鉴赏比喻句做好铺垫。
5、你学过的诗句中,有哪些描写雪的名句?(出示其他写雪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若逐微风起,谁言非玉尘。
乐游春苑望鹅毛。
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
看看这几句,分别把雪比作了什么?他们写的美不美?为什么?
6、再回来看看同学们的比喻,究竟哪个美。(分析学生提出的比喻)
总结: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美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五、小结
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柳絮”之喻,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究竟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呢?围绕这样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从颜色,外形,下落形态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引出“形”“神”之辩。开放性的辩论最后收归为:一个好的比喻不仅仅在于形似,更在于神似,或者说神韵之美。初步总结后再出示古代诗歌中的雪的比喻,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发掘神韵之美。最后通过学生们自己对于雪的比喻,加强深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作业布置:
1、以“雪”来造一个比喻句。
2、抄写并背诵《咏雪》原文及书下注释。
更新于:5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