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精选5篇)

日期:2024-07-23 08:34 作者:百鸟朝朕

乐乐作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5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西湖一年四季风光图片,配乐的荷花组图,有关杨万里的古诗三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让我们一起去饱览一番。(映示画面)

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恋往返,心旷神怡。(定格画面)望着这景象,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杨万里的两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这可是两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天就让我们认真研究研究这两句诗好吗?围绕诗句可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二、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充分利用拥有的资料围绕诗句的背景、作者、意思、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认真研究,比谁获取的信息多。

2、交流研究成果:

作者 介绍杨万里。

题目 指导读课题,在读中理解题意

出处 采用各种方式组织学生朗读古诗

3、重点研究三四两行为什么脍炙人口?

(1)启发学生想象画面,描绘画面,感悟荷叶的茂盛荷花的艳丽。欣赏荷叶组图,指导朗诵。

(2)体会一碧一红荷叶和荷花的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3)体会语言的对仗工整。

两行诗十四个字就把满池的.荷叶荷花送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置身于西湖岸边,使我们浮想联翩,令人惊叹!难怪诗人脱口而出……

(4)指导朗诵,想象画面,体验古诗的意境。

4、看书鼓励学生质疑。

(1)引导学生修改完善书上插图。

(2)引导学生研究〈杨万里与荷花〉,补充三首杨万里写的有关荷花的古诗。

(3)引导学生开展研究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比较研究,补充其他送别诗。

三、布置作业

围绕今天的研究写一份研究报告:

〈关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研究报告〉

〈关于杨万里与荷花的研究报告〉;

〈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

〈关于“……,……”的研究报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篇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那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的教案应该怎样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3、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初步学习吟诵。

教学重难点:

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题解题

1、出示诗题。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名刹之一。人物:林子方,事情:送)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

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过渡: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多人读,(适当评价语速,节奏,押韵、音乐的美感)。

3、a.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一起找一找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b.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

c.我来读题,你们读诗句。

4、整体感知: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

5、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6、了解西湖:是啊,如果说杭州是人间天堂,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颗明珠,其中,西湖十景尤其美。哪十景呢?(师细数)。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哪一景吗?(曲院风荷)

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此时是六月,盛夏,其它的地方还无法看到最美的景色,只有西湖那一池荷花开得正盛。)

7、师:诗人的视角是多么独特的啊!写景,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别之处。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8、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a、诗的对仗美。评价:你关注到了诗句的结构,是的,对仗使得诗歌更有节奏感。

b、诗的色彩美、视觉美(醒目,亮丽)。评价:你注意到了作者的遣词造句。c、诗的场面美(大气磅礴的美、壮美)。评价:你很有想像力。

9、指导朗读

10、同学们,面对这六月西湖的美景,八百多年前的杨万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百多年后的你想怎么来描绘它?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语言训练:你看……(可以观察图中荷叶的颜色、形态、整体到局部、修辞运用、优美词语、引用学过的课文语句等)

11、正是这绿叶红花,让诗人深深陶醉其中,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前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饱含着作者的赞叹?是啊,遍览山川的杨万里只到过西湖吗?但“毕竟”是西湖的风光最美啊?只有西湖六月有莲叶荷花吗?但“毕竟”是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啊。来,读好它。

12、能背了吗?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

三、探究问题,体会诗中的情感美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你有没有发现新的什么问题?(这是一首什么诗?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

2、想解开这个疑问吗?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

师读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虽然不这么想,但还是尊重林子方,并写诗相送。

此时,你能说说,诗人为何要写这西湖的美景来送别友人吗?指名交流。

3、让我们再往这首诗里面走走。荷,被国人付予了多种的意义。(相机出示荷的含义)你认为诗人写荷相送,可能还想表达什么?

荷,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所以荷花在人们心目中是真善美的化身.她的花语是:清白、坚贞和纯洁。是佛教中神圣吉祥的名物,也是友谊的种子。

总结:是啊,西湖的这片美景在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在诗人的笔下。(板书:心中有情,笔下有神。)

4、来,读好这首诗。

四、积累送别诗

送别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因为古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一旦别离,再见面就很困难,有时甚至成为永别,于是,诗人就把这种离别的情感化成了诗文,回忆一下,你能背上两句送别诗吗?

1、交流,评价。

2、比如现在这个环境,你觉得用哪一句诗待会儿送送老师比较合适?

五、学习吟诵

同学们读得越来越有味道了。想不想读得更好听?古人吟诗摇头晃脑、抑

扬顿挫,简直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吟诵,古人都是先吟后写。今天老师也简单

地教一下大家吟诵的方法。吟诵,我们一般遵循这样的规律:平长仄短韵字延。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出示:老师根据这一规律,为这首诗标好了符号,我们一起来加上手势试着吟诵一下。

带领吟诵多遍。

六、练习书写(相机作为作业)

一首好诗,不仅要理解,要会吟诵,更要把它端端正正地写在我们的笔端。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认认真真默写这首千古名诗。

七、作业

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比较阅读两首诗的异同。

板书设计:

眼中有景 心中有情 笔下有神

教学反思: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2、课堂上“写”的落实。

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背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篇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意,想象诗中美景,体会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感情,背诵诗歌。 【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主张抗击金人,收复失地。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今存诗作4200余首,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诗,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高。也写过一些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如《竹枝歌》七首写纤夫雨夜行船,《圩丁词十解》写筑堤圩丁,以及《插秧歌》、《悯农》、《悯旱》、《农家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同情。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参考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天,风景跟其他时节就是不一样。与蓝天相接的荷叶呈现无穷无尽的碧绿,映在朝阳里的荷花红得特别出色。 【赏析】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小结】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但诗人并没有讲怎样“送林子方”,只是说“晓出净慈寺”所见的六月西湖景色,重彩描绘莲叶荷花,写得明丽阔大、饱含感情。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

篇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优秀教案

一、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终究”、“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同学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规范》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同学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同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提供平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内容要点

学习水平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

时间

资料来源

媒体作用

媒体方式

导入

注意反应

cAI

课件

文字

(三首送别诗)

1分钟

自制

创设氛围

边读边想

范读

感受

cAI

课件

声音、图像、文字

(西湖美景)

0.5分钟

剪辑

整体感知引入意境

边看边听

作者简介

知识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作者、时代背景)

0.5分钟

自制

提供资料了解作者

边听边记

感悟诗意

理解接受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字词句意)

因同学而定

自制

提供资料协助理解

同学自查

感情吟诵

理解接受反应

cAI

课件

音乐、图像

(西湖美景)

1分钟

剪辑

再现意境

边播放边写吟诵

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接受反应组织

cAI

课件

背景音乐

5分钟

剪辑

渲染气氛、交流

边播放边写画、交流

欣赏积累

知识拓展

cAI

课件

文字

(杨万里其它诗作)

2分钟

自制

提供资料

边看边读边记

六、教时布置: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同学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一起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送别之作

篇五: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3、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初步学习吟诵。

教学重难点:

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题解题

1、出示诗题。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名刹之一。人物:林子方,事情:送)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

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过渡: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多人读,(适当评价语速,节奏,押韵、音乐的美感)。

3、a.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一起找一找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b.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

c.我来读题,你们读诗句。

4、整体感知: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

5、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6、了解西湖:是啊,如果说杭州是人间天堂,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颗明珠,其中,西湖十景尤其美。哪十景呢?(师细数)。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哪一景吗?(曲院风荷)

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此时是六月,盛夏,其它的地方还无法看到最美的景色,只有西湖那一池荷花开得正盛。)

7、师:诗人的视角是多么独特的啊!写景,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别之处。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8、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a、诗的对仗美。评价:你关注到了诗句的'结构,是的,对仗使得诗歌更有节奏感。

b、诗的色彩美、视觉美(醒目,亮丽)。评价:你注意到了作者的遣词造句。c、诗的场面美(大气磅礴的美、壮美)。评价:你很有想像力。

9、指导朗读

10、同学们,面对这六月西湖的美景,八百多年前的杨万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百多年后的你想怎么来描绘它?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语言训练:你看……(可以观察图中荷叶的颜色、形态、整体到局部、修辞运用、优美词语、引用学过的课文语句等)

11、正是这绿叶红花,让诗人深深陶醉其中,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前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饱含着作者的赞叹?是啊,遍览山川的杨万里只到过西湖吗?但“毕竟”是西湖的风光最美啊?只有西湖六月有莲叶荷花吗?但“毕竟”是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啊。来,读好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2-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1-部编版

更新于:4个月前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

图文推荐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