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案例分析心得体会

日期:2024-08-23 08:58 作者:月凉吖

以关爱滋养留守之花

——教师教学案例分析心得体会

“陈老师,一年级一直都是你教我,我很喜欢你,你能到我家来做客吗?我的爸爸妈妈都回来了。”

这稚嫩而真诚的话语触动了我心灵深处的弦。这是我们班一个学生写给我的私信,短短的一节纸承载了她对我的信任。我的班级有53名学生,有近50名是留守儿童。然而,对于学龄阶段的孩子来说,长时间的分离会使他们对父母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在这样的家庭,亲情监管与关爱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生易产生自卑心理和自我厌恶的消极心理,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和培养健康自律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习惯。只有极少数留守儿童自控能力较好,能够认真刻苦学习,保持成绩优异。大部分留守儿童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时,都难以找到助力,进而在遇到困难时退缩,长此以往,将失去对生活乐观态度和学习兴趣与信心。

“老师,符瑾瑜又和别人打架了。”“老师,某某偷了奶奶的钱到学校请客买东西”“陈芷阡又不写作业逃走了”“我孩子不愿意到学校来学习”,在开始接到这个大班额的班级时,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令我疲惫而苦恼,疑惑而无措。但当我走进这些学生,或是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溺爱而不管教,或是寄养在亲戚家中,或是父母离异正在争取抚养权,而备受祖辈言论压力,面对留守儿童身上的普遍现象,我只希望以我的用心来浇灌他们的心灵。

一、好的关爱,从共情开始

当儿童心理发展还处于对亲密关系的需求阶段时,一段与父母非正常的情感分离会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不适,这种不适主要体现在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共情能力上,如容易与同学产生冲突,不能理解他人感受,社交能力薄弱,害怕与老师沟通。面对这个团体表现出的这一心理共性,我在个例教育时更多的采用角色互换法和给教育留白的方法进行教育。

案例1 朱皓同学在自习课上极力请求谭卫国为他折纸,在被我发现时互相推诿,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折射出学生害怕承担责任而推卸以及不能交换立场理解他人感受的深层问题。我让他们互换角色,让朱皓体会被人请求拒绝不了的难处,让谭卫国站在朱皓的角度体会不能够在不恰当的时机请求别人帮忙,引导学生发展共情能力,在共情的过程中,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错误,思考应该怎样改正,从而完成学生自我教育,我将他们的案例在班级上分享给其他同学,现在有更多的同学在发现犯错时能够主动反思。

二、好的教育,是家校合作

留守儿童群体敏感、缺少关爱的心理特质,薄弱自我管控能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导致他们在遇到问题、陷于困境,积聚的负面情绪无从宣泄时,内心的压力激增。便会通过懈怠学习、厌恶社交等方式释放出来。

案例2 易睿思在某个时间段一改以往的活泼形象,突然显得阴郁消极,而且总是请假说眼睛痛、肚子痛、头痛;我通过电话家访发现该生父母经过了一段时间离婚官司,且抚养权刚判给了母亲,但祖父和祖母强烈反对,每天灌输给学生被抛弃的意识,将对学生母亲的不满情绪释放在了学生的身上;这才导致学生产生了生理上应激反应。我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与家长进行了电话约谈,与家长约法三章,不在孩子面前议论父母的不是。并在课后和放学后经常找学生谈心,暗示学生家人是爱她的,让她主动与家长沟通,反馈给祖父母自己内心的感受;与孩子的母亲约定每两周一次办公室视频电话;并给学生安排一些班级事务,转移她的注意力。一学期过后,她更加自信开朗,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学习成绩晋升班级前三。现在她更会在课间向我展示妈妈电话辅导她的学习和给她买的作文书,而他的母亲也会在微信中反映孩子的成长。

右3 易睿思

三、好的成长,是集体生活

低龄学生对知识与技能习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营造的班级氛围和师生关系的类型。尤其是缺少关注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显得被动,缺少主动学习的动力,这时老师的期望,和班级的学习氛围以及师生关系的类型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了以师生关系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并且通过其他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了问卷,通过对问卷答案板块的分析,我发现班级中30%学生认为老师没有尊重学生,50%的学生认为老师更关心成绩优异的学生,近80%学生认为老师的角色是家长和知识传授者。为了丰富学生对老师的认识,发展师生双向理解,打造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活跃的班级氛围,我设计了学期家访计划,有针对性的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家访,促进师生的相互认识。我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班级团建活动,如拔河比赛,报团取暖,集体跳绳,学习手势舞等团体建设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打开心扉,感受同学和老师的陪伴,以在集体活动中的快乐体验弥补家庭关爱的空缺。留守儿童期待并享受着与老师的合作,与同学的竞争,以参与活动的积极分子为榜样,将活动中的主动意识和竞争意识迁移到学习中,班级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意识加强了。

问卷调差

(家 访)

(拔河比赛)

(抱团取暖)(跳绳比赛)

四、教育反思

每一个孩子,就像一座冰山,展现出来的只有表面的行为,当你关注孩子意图时,你就开始看他了,当你挖掘孩子意图背后隐藏的内心渴求时,你就看见他了,透过自己的心来看孩子的心,来一场心与心的相遇,以心护心,这便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案例分析心得体会

案例教学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心得体会

教学案例分析心得体会(共13篇)

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心得体会

更新于:3个月前

文章评论

评论问答

图文推荐

最近更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