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合集三篇)
【启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我们大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我们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群体,是一个正在成长并且发展的群体,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承担着祖国和历史的重大责任。因而,大学时期在人生阶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型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
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首先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长期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
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所以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其次是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们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息息相关。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推动各个民族之间开展文化交流和创新的有效方式。
一、践行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本质表现,是保障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重要精神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和价值追求,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当代高校学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保障国家稳定和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民族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后备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浪潮中,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差异性、易变性等特点。因此,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少数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他们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构成了少数民族的精神内涵,甚至决定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行为。在高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少数民族学生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邀请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将其作为典型代表来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效果,根据其所在地的发展变化和内在体会抒发自身感受,那么这种具有强烈代表性的受教育感悟,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力量得到更全面充分展现。所以,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发展需求,同时也是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前提。
二、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组成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关键在于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但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在各类社会思潮和文化价值观的碰撞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道德行为、价值取向以及社会责任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对于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关键作用。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稳定的现实基础。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未来发展的推动者,容易成为外部势力争夺和利用的对象,这些外部势力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来达到调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统一的目的,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造成了阻碍。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现文化认同的核心要素,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它能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形成指引力量,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规避因价值观混乱而产生的个体行为失范,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全和谐。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经济因素。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建设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即将实现。而在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这直接影响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少数民族地区受地理位置、文化习惯、人口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与沿海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发展的差异会使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心理落差。实际上,党和国家始终将少数民族的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出台的各类政策和方针中都将少数民族的利益和发展考虑在内。但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内涵,也因此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产生误解。2.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新文化的渗透方面。我国在全面发展中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愈加密切,在这些交流中,既有利用经济方式交流的,也有通过文化方式交流的。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产生了新的内涵,其他新思想也顺势进入我国的文化领域中。从正面来看,这些新的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前进,也能解决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但从反面来看,一些外来的新文化有悖于我国一直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些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不一致的思想文化不仅不利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更阻碍了高校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3.时代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当前,网络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主要方式。随着第一批“00后”进入大学校园,网络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发展中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是网络冲浪中的主体人群。其渴望通过网络了解外部的一切信息,也乐于通过网络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其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便利,但网络中存在的各类未经过滤的信息也给高校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极大冲击。在信息时代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更需注意互联网信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的影响,高校及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正面手段,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属性,增强国家认同感,以此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充分发挥。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向度
1.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利用好高校课堂这个主渠道。践行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前瞻性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教学体系中。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马克思主义相联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另一方面,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以深刻性原则为指导,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充分融合。要妥善利用说服和说理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内涵讲清楚,以此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了解、认识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践行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地域文化特点,要将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合。首先,要挖掘各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内容,尊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多样化中谋求共同发展,以博大的民族认同情怀,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其次,要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结合,将民族文化当作内容载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进行创新性开发。最后,以民族文化内涵为价值导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进行具体阐释,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提升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常态化发展轨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少数民族学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从了解到实践的蜕变,最终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觉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我们要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渗透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每个角落。利用日常行为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强大的理想信念,以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道德认知产生深刻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常态化并非指教育的刻板化,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变通,不能只进行表面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做到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而民族安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具有密切关系。高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教育;以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到常态化发展轨道中,最终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个人行为实践准则;从而为实现民族团结,建设更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3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搞好角色定位。
大学生在社会中的角色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他们具有年龄优势和知识才能优势,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更重些。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是德才兼备,而且“德”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大学生要坚持全面发展,更要坚持“以德为先”,要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大学生,要有很强的道德荣辱观,自觉地、高标准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也包含了在社会中立足和增强竞争力的各种品质要求,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对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大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方面做出表率,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具体标准和基本要求,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从现在做起。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今天的青年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甚至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命运。所以,青年大学生一定要珍惜在大学的宝贵时光,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多学知识,多增才干,多长见识,为将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既是培养大学生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大学生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学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当代青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服务山区和服务农村为重点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及道德、法律、科教、文化卫生“四进社区”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农村,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践科学发展观
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做到自省自律、知耻改过。
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理论中,对于自省、改过、慎独等都非常重视,要求人们“日三省吾身”、“过则勿惮改”、“君子慎其独”,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一位哲人曾说:“失去羞耻之心会使人陷入麻木,激发羞耻之心会使人改过向善。”不辨是非难处事,不知荣辱不成人。因此,在大学生荣辱观的培养中,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辨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优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他们主动的人生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契机,发挥大学生的人才素质优势,建设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
五、大学生应以城市、农村为实践基地,在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我国,青年知识分子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仍然是投身于具体的生活实践,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只有真正融入人民群众中,人生才会立志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自觉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可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是在实践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于举止投足之中,内涵于一点一滴的人生奋斗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大学生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作为决定性的主观因素,将通过大学生踏踏实实的努力,身体力行的付诸实施,在克服来自自然、社会、自我的障碍和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实践。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