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医生工作总结
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磁共振室
2024年在新一届院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科以“二甲复审”为契机,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密切联系群众,强化科学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服务和诊疗水平,积极开展新项目,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思想作风建设
2024年,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按照“二甲复审”的标准,严格要求,认真梳理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应急预案等,使各项制度流程本地化,适应我院实际。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医院编写的《应知应会手册》、学习心肺复苏、标准洗手法,做到全员掌握。工作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为病人就诊提供各种方便,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尽量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满足病人要求,牺牲休息时间,中午、晚上加班完成当日申请检查的患者,工作中耐心、细致,服务周到,全年无一例差错、纠纷和投诉发生,确保了医疗工作的安全,受到得病人好评。为构建和谐医 1
患关系尽自己应有的力量。
(二)医疗质量管理
本年度科室狠抓医疗质量,全科医疗文书书写水平和科室业务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科室全年无一例医疗纠纷、事故发生。
1、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加强督导检查。科室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会议,对图像和诊断报告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同时组织全科进行学习,共同认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高检查、摄片及报告书写水平。
2、坚持会诊制度,阅片制度,报告审核制度等核心制度的落实,保持工作中谦虚谨慎的工作做风,通过加强这些制度的执行,促进医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协作,提升医疗文书的质量。
4、医疗纠纷及医疗隐患的防范,科室多次组织讨论学习科室可能存在的工作隐患及国内一些关于影像方面的案例,使大家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尽量规避工作中这些风险。
5、全年定期召开科务会、业务学习、三基培训,参与率、合格率100%,诊断符合率>90%,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70%,设备完好使用率100%。
(三)、服务质量的提升
科室按照医院的统一部署,按照“三好一满意”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进服务质量。在检查前向患者认真讲述检查过程,以消除其恐惧心理,争取患者的合作,在检查过程中注重保护患者隐私,为患者提供干净衣物,方便病人更好的检查。工作中文明用语,廉洁行医,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四)、设备管理
磁共振是全院最贵重的一台(单件)大型医疗设备,设备对电源、温度、湿度、清洁度的要求非常苛刻。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安全管理是我科管理工作中重要一环。一直以来,全科同志及时、认真、准确记录《磁共振设备使用记录》、《磁共振设备维护保养记录》。按周期清洗恒温恒湿空调空气过滤器、加湿灌、清洗水冷机室外机、恒温恒湿空调室外机等,更换易耗附件(如恒温恒湿空调空气过滤器、加湿灌等)。在电工科、设备科等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日常维护、保养管理得当,设备全年运行正常。全科同志都非常视卫生工作,不管加班到多晚,都会把卫生搞好才会下班,保证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
(五)、新技术开展
西门子1.5T磁共振运行以来,我科在已开展的全身各部位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脑内血管成像(MRA、MRV)、颈部血管成像、脑颈部血管增强血管成像(CE-MRA)、3
垂体动态增强扫描、腹部动态增强扫描、胰胆管成像(MRCP)、尿路成像(MRU)、乳腺平扫及增强检查、椎管成像(MRM)、波谱成像(MRS)等,特别是针对脑血管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加脑内血管成像,不仅能早期确诊,还能发现责任血管,为临床的正确诊治提供依据。得到了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认可,检查病例稳步提升。
(六)、业务收入情况
2024年,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全科同志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加班加点,日常工作高效运作。(预计到2024年12月20日)共检查XXX例,实现业务收入XXX万余元。回顾2024年,检查XXX例,实现业务收入XXX万余元。业务量、业务收入均有明显提高。
(七)、存在的问题
科室人员梯队建设仍不合理,磁共振室现有人员4人,包括诊断医师3人、护师1人。其中XXX同志兼任医务科副主任,负责医务科部分工作。无年轻人员培养,缺少一名技师和一名医师。诊断医生方面目前没有一名初级职称的医师。部分新项目临床宣传不足,开展不够广泛。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科室规范化管理
以二级医院评审细则为要求,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和日常4
执行。坚持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督导检查,坚持核心制度的落实,持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争取细微问题早发现、早改进,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不断提升医疗质量
加强检查操作规范化要求,并且根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做序列,完善检查。加强诊断报告书写培训,使报告书写更规范化、标准化。加强继续教育及业务培训,定期通过网络学习、参加省内外业务培训班等方式,积极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努力提升业务能力,使影像诊断与临床符合率、影像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进一步提升。
(三)、引进人才
现在由于人员紧张,主治医师和科主任全员参与一线值班,新业务的开展受到限制。因此加强科室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成为科室未来发展的成败关键。增加年轻人员,解放科室骨干力量,使其能够得到重点培养,将骨干力量置于日常科室质量控制上。同时解放学科带头人,使其能带动全科的新项目开展,进而实现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夯实科室基础业务。恳请医院引进技师、医师各一名。加强科室人才的培养,加强年轻医师的外出培训学习,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
(四)、积极开展新项目
要进一步发挥磁共振的优势,积极开展新项目,在已有项 5
目的基础上,2024年计划开展肾动脉增强血管成像、下肢动脉增强血管成像、全脊柱成像、全身类PET成像,并积极和临床沟通,争取医院和临床科室的支持,加大宣传力度,使新项目顺利开展。实现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争取2024年业务量、业务收入较2024年再增长10%。
(五)、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开展预约诊疗,优化检查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杜绝“生、冷、硬”,提倡微笑服务,关心、关爱病患,视病人如亲人,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全科人员努力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不与病人争吵,做到耐心解释,实现作风大转变,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强化,警钟长鸣,要求我科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回顾磁共振室一年来的发展,可以说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展望未来,我们需要保持高速的迈进,保持发展的势头,争取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再创辉煌。
2024年12月8日
第2篇:医生工作总结医生工作总结(推荐)医生工作总结-医生工作总结
医生工作总结:
本人于XX年X月起,在XX卫生院开始上班。这一年来,在医院的领导带领和提携下,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院的发展大局,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履行了临床医生的岗位职责。
一、爱岗敬业,诚信团结。在工作中,能够坚守岗位,尽责尽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接待病人时,能够及时与病人沟通,较快的完成简单的检查和详细的病史状况,能及时的书写并完成病历。在自己有主管的病人时,我能够做到全程监护,随时观察病人状况,能及时的向上级医师反馈病情,能较快较好的遵医嘱执行病情,病人出院时能用心热心的帮其办理出院手续,使病人顺利出院。在与病人交流沟通时,我能够做到真诚热心的交流,当然在医患沟通交流时,我的不足是不耐心,如工作繁忙时、情绪差些时都会有不耐心、嫌麻烦及态度不好等表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在这方面改善的,做到真诚、热心、耐心的与患者交流。在与同事的交流沟通方面,我能够做到真诚待人,工作团结。在思想态度上,我能够做到尊敬老同志,热爱新同志,并能严格要求自己不在背后指责他人的不是,少说多做,在这方面我将继续持续,发奋提高,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在生活上,我能够做到与新老同志坦荡真诚的交流,并一贯以能取的他人的信任为行事准则,尽力尽量做到不妨碍他人的生活和工作。在工作上,我能够严谨细心用心的工作,并能及时与同事们沟通交流,以弥补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自己有空闲时刻也能
帮他人做些事情,我的妇幼工作有时任务
量大时,大家也能热心用心地帮我分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持续好的交流习惯,继续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发奋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在这一年当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其业务水平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不仅仅要求有全面扎实的理论功底,还更要求有过硬的临床操作潜质。我能够正确的检查诊断一些常见病,能做到简单的用药处理。但我本人在业务水平方面,仍是有很多不足的。首先,理论知识不全面,这导致了应对许多病种,不能有效的做出检查和病史搜集等工作。其次,临床操作水平较差,不能全面的熟练的帮忙同事们处理急诊病人。再次,理论知识不扎实,在临床的检查、诊断、用药、护理等方面不能较快较好的完成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发奋提高,做到工作正确及
时有效的完成。
三、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方面进一步提高。我在卫生院里兼职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儿童预防保健工作项目多,职责重大,其工作要求是细致、耐心、长期的做这方面的工作。我在这块工作上,能够较好的完成一部分工作任务,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微机录入的工作能较好的完成,常规计划免疫接种程序能基本掌握以及国家一类、二类疫苗的区别及价格。健康教育的宣教能有条不紊的开展进行等做的较好的方面。但我仍有较多的预防保健工作方面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改正不足,进一步提高办事潜质,能够较好全面的掌握儿童预防接种保健及金苗信息卡的办理工作。在2024年里,工作中的体会和总结就是这些。为了持续优点,改善不足,下方再根据工作总结,把2024年里的个人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1、2、继续持续发扬“爱岗敬业、诚信团结”的精神。在病历书写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体格检查水平,完善病史搜集的潜质,改善书写时的用语和习惯。
3、自己主管的病人,要全程监护到出院,做到不误诊;病人的出院手续悉心指导办理,做到不漏交费用。
4、5、出勤方面要向先进看齐,做到没大事没急事不请假。在医患沟通时,做到真诚、热心、耐心的与患者交流,并能做到善于和患者沟通。
6、在与同事的交流沟通上,做到真诚待人,互助友爱,关心他人,要继续持续团队精神。
7、8、发奋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都要加强。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方面,要向前辈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潜质,建立健全各种表册,及时准确上报各种报表和数据,用心配合上级指派的临时任务。总之,我在这一年的工作当中,进步很大,不仅仅在业务上,还是在待人接物上,都能有较好的表现;在这一年中,不足也很多,在医患沟通上、病历书写上、临床操作上、儿童预防保健上等都有许多不足,这些都是我今后工作中发奋完善和提高的重
点。
第3篇:年磁共振工作计划.txt“”“”年磁共振工作计划
为更好地适应医学的发展和磁共振的需要,提高医院医疗质量,杜绝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2024年度工作计划:
1.立足本职工作,坚守岗位责任,积极完成任务与目标。
磁共振室承担着医疗诊断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医院经济效益创收的最重要部分。为了加大力度开展创新的检查项目,检查范围逐步扩大创新,推动临床医疗业务技术水平向高层次发展,在这方面,全体工作人员必需加以努力,刻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全心全意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及病人服务。
2.以‘医院管理’为核心,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彻底断绝违规行为和违规现象,科室成员要认真负责,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对于违规行为,按院部规章制度处理。? 3.爱护科室财产。磁共振医用设备经常除尘保洁,使用小心,确保机器正常运转,减少医院设备维修费用开支,特别对大型医疗设备更应该小心,按管理规程操作,绝对不能粗心大意。4.强化劳动纪律岗位责任制。必需按时上下班,统一思想,统一步伐,以新的面貌,新姿态,认真贯彻落实院部各项规章工作制度,按程序规范操作,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尽力其责,做好本职工作。
5.端正医德医风服务态度,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优质量服务。医德医风是医院的主要形象,医德医风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声誉,因此,抓好医德医风思想建设,必需认真学习‘十七项核心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医院整体观念,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振兴我院,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检查做到要认真细心,要善于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进一步提高优质服务质量,营造良好和睦的服务环境。全科人员必须做到文明礼貌服务,时刻为别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不与病人争吵,不得随意训斥病人,做到耐心解释,尽量提前为病人发诊断报告,满足病人迫切就诊的需求。
6.加快磁共振业务学习建设,提高医疗技术诊断水平。为了逐步提高医疗技术诊断水平,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邀请上级医师来我科进行指导,并进行培训。对书写报告进一步指出,严格使用医学术语。把好质量关,提高经济效益,技术人员不断改进扫描技术,确保MR片质量,最大限度保证诊断准确性。经常性以该科室为单元进行学习,交流,病理讨论等,小组学习,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习,逐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建立长期学习机制,健全学习制度,为今后继续加强医院现代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态度做出更大努力。
7.人才梯度建设是医院在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科技术人才缺欠,去年新进一名硕士研究生,但我科诊断工作人员仍偏少,计划今明两年再增添1-2名硕士研究生。 8.积极配合医院搞好“健康促进医院”的创建工作。
9.积极推行科室设备介绍及业务宣传。要使磁共振的大型影像设备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就必须做好宣传工作,及时听取临床科室、临床医生对磁共振的意见和建议,协调磁共振与临床科室的关系,利用各媒体、义诊活动等对外宣传各大型设备的特点,能开展的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等,有力促进本科室建设和发展。
第4篇: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学总结一、鼻窦炎症
一、概述
按病因分为:过敏性、化脓性、肉芽肿性;按发展过呈分为急性、慢性
二、病理
急性期:粘膜充血、肿胀,炎症细胞渗出,脓性分泌物产生; 慢性期:粘膜肥厚、息肉变性;粘膜萎缩、乳头状增生
三、临床表现:鼻塞、脓涕、头痛、四、MRI表现:
1、鼻甲肥厚、鼻窦粘膜增厚;
2、窦内分泌物潴留,可现气液平面。分泌物呈T1低,T2高信号;蛋白含量较高时,T1高,T2高或低。
3、增强扫描,慢性期窦壁粘膜轻-中度强化。
4、可致骨壁骨质吸收或骨质增厚、硬化。
二、鼻窦囊肿
一、概述:分为粘液囊肿、粘膜囊肿。
二、病理
粘液囊肿:鼻窦开口阻塞,窦内分泌物潴留致窦腔膨胀性扩大行成囊性肿物。多见于额窦、筛窦。
粘膜囊肿:粘膜腺体分泌物在腺泡内潴留,又称粘膜下囊肿。一般较小,多见于上颌窦。
三、临床
粘液囊肿:病程进展缓慢,膨胀姓生长,早期可无症状,增大后压迫窦壁可引起疼痛。囊肿突入眶内则出现眼球突出、眼球移位、视力障碍等。局部膨隆或触及有弹性肿块,额窦及筛窦分别位于额窦底及内眦部。鼻腔检査:额、筛寒囊肿突向中鼻道呈一隆起,蝶窦囊肿后鼻镜检查鼻咽顶壁向下突出,上颌窦囊肿可见下鼻道外侧壁向鼻腔内移位。
粘膜囊肿:平时无症状,常在检查中偶然发现.偶有头痛,有时囊肿自行破溃从鼻腔中流出黄液体。鼻腔检查正常
四、MR (1)粘液囊肿:
1、多见于筛窦及额窦。
2、窦腔呈类圆形膨胀扩大,有环形均匀薄层囊壁包围。
3、囊内液体信号取决于囊液中的蛋白含量、水含量和水化状态以及粘稠度,如含粘蛋不太多,含水较多而粘度较低则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号;若含粘蛋白较多时T1及T2加权像均为中等或高信号:若水分吸收,囊内分泌物十分粘稠时,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囊壁增强。
4.窦壁弧形变薄或外移,向外膨隆,但无虫蚀样破坏。
5、囊肿侵犯眼致眼球突出、移位,眼外肌、视神精受压移位。额窦粘液囊肿常先向眼眶内上方扩展。筛窦囊肿易向眶内壁及鼻腔顶部膨隆。
(2)粘膜囊肿:
1、多见于上颌窦等大窦腔,常多发。
2、囊肿一般较小,呈小结节形或呈广基位于窦底的半球形或球形(粘瞋獲肿),信号均匀,边界淸楚。
3、粘膜潴留囊肿T1WI呈略低、中等或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粘膜下囊肿T1WI呈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4、增强扫描无强化。
5、个别囊肿较大可占据整个窦腔。
三、鼻咽癌
一、概述。
鼻咽部粘膜上皮发生的癌肿;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此病有地区性,好发于亚
洲,尤其是我国的广东省;多见于40~60岁。与之相关的发病因素有种族、家族因素、EB病毒感染与环境致癌因素。
二、病理
起源于鼻咽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按其形态可分为
结节型、菜花型、溃疡型及粘膜下浸润型。
组织学可分为
鳞状细胞癌、腺癌、泡状核细胞癌及未分化癌,其中最常见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三、临床表现
鼻衄、鼻出血 ;鼻阻塞 ;耳鸣、耳闷塞,听力减退;颈部淋巴结转移;头痛及颅神经症状;远处转移;鼻咽镜示肿瘤呈紫红色,触之易出血;实验室检查
EB病毒VCA-IgA增高。
四、MRI表现:
1、鼻咽部改变
早期仅表现为鼻咽部粘膜稍增厚,咽隐窝变浅、消失或隆起,肿块较大时常突入鼻咽腔引起鼻咽腔不对称、狭窄或闭塞。
2、肿瘤的信号
肿瘤在T1WI多呈与肌肉类似的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或中度强化。
3、深部浸润
侵犯翼内、外肌致咽旁间隙变窄,向后外侵犯颈动脉鞘;向前扩展后鼻孔、鼻腔、上颌窦;向上可累及斜坡、蝶窦及筛窦。
4、继发鼻窦、乳突炎症
表现为鼻窦、乳突粘膜增厚或积液,T2WI呈明亮高信号。
5、颅底骨质破坏
颅底骨质破坏冠状面显示颅底骨质破坏较好。MRI显示茎突、翼板等小的骨质破坏不如CT敏感。但显示斜坡、岩骨尖等松质骨改变优于CT。
6、颅内侵犯
肿瘤易沿颅底的神经孔如圆孔、卵圆孔、破裂孔等向颅内侵犯,最常累及海绵窦、颞叶、桥小脑角等。
7、淋巴结转移
咽后外侧淋巴结及颈深上淋巴结群是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好发部位。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T1WI低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8、远处转移
多见于椎体、肝脏、肺等。
9、MRI对鼻咽癌放疗后的评价:
放疗早期(3个月内)常可见粘膜肿胀、咽隐窝消失变平及鼻窦、乳突炎症,后期(半年后)由于纤维化、瘢痕收缩可出现鼻咽腔萎缩征象。
MRI有助于鉴别肿瘤复发与放疗后纤维化,前者T2WI为高信号,而后者T2WI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前者呈轻中度强化,而后者无强化
五、诊断要点
多见于南方,男多于女。
多有鼻衄、鼻出血、鼻阻塞、耳鸣、耳闷塞,颈部淋巴结转移。MRI可更好显示鼻咽肿物及其侵犯、转移情况
一、主动脉瘤
一、概述
由于动脉壁遭受破坏或结构异常而形成囊样扩张性病变。
病因有损伤、动脉硬化、动脉中层退行性改变、感染、先天性、梅毒等。
二、病理
真性动脉瘤:瘤壁由发生病理损伤后的主动脉壁全层构成。
假性动脉瘤:瘤壁无主动脉全层结构,仅有内膜面的纤维组织覆盖,周围为较厚的血栓。三种形态:梭形、囊状、混合型。
三、临床表现
主要为疼痛,多为隐痛。瘤体的压迫症状。瘤体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腹部瘤体可被触及,有波动性。
四、真性动脉瘤MRI表现: 动脉呈囊状或梭状扩张。动脉瘤腔内的信号改变:
T1WI、T2WI均为低信号(快速血流); T1WI中等、T2WI信号上升(缓慢血流)T1WI中等、T2WI高信号(非常缓慢血流)。动脉瘤常由粥样硬化的碎片及血栓组成。粥样硬化斑呈中等信号,纤维化及陈旧性血栓呈低信号。新鲜血栓呈高信号。
MRI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上下范围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
五、假性动脉瘤MR特点:
最常见的病因为创伤,其次为感染。好发于主动脉的峡部。于主动脉旁偏心囊状占位。
瘤腔可较大或较小,外缘不规则,壁较厚。可见瘤腔与主动脉相通,为破口。
Cine-MRI较好显示假性动脉瘤内膜破口,破口血流喷射入瘤体,有涡流而形成低信号。
二、夹层动脉瘤
一、概述
主动脉夹层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主动脉壁中膜弹力组织和平滑肌病变,在高血压或其他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促发下,内膜撕裂,血液破入中膜,并将主动脉壁分为两层,形成主动脉壁间血肿。
二、病理:DeBakey分型:
Ⅰ型:主动脉的升、弓、降部均受累,且病变延至腹主动脉的中、远端,破口多于升主动脉,少数于弓部。
Ⅱ型:夹层局限于主动脉升、弓部,破口多于升主动脉。Ⅲ型:夹层局限于降主动脉,破口多于升主动脉弓、降部。
三、临床表现 突发胸背剧烈痛,严重者休克。慢性者可有急性发作,可无典型疼痛。体查可闻血管性杂音。
四、MRI表现
真假两腔及内膜片。
主动脉分两腔。SE序列上,真腔较小,一般为无信号,假腔较大,T2WI上为一般为高信号。显示内膜瓣,在真、假腔间可见一线状的中等信号的内膜瓣。真假腔之间经破口相通。
五、诊断要点
临床突发胸背剧烈痛。
SE序列主动脉分两腔,之间可见内膜。
真腔一般为无信号,假腔T2WI上为一般为高信号。Cine-MRI较好显示内膜破口。
一、胆管癌
一、概述。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二、病理:病理上多为腺癌。形态上分三型:①浸润狭窄型;
②巨块型;③壁内息肉样型
三、临床表现:上腹痛,进行性黄疸,消瘦,可触及肿大的肝和胆囊,肝内胆管癌常并存胆
石和胆道感染,所以病人常有胆管结石和胆管炎症状。
四、MRI表现:
1.有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胆管扩张。
2.根据胆管扩张的部位和范围可以推测癌的生长部位是在左肝管、右肝管或肝总管。MRCP能很好显示胆管扩张,确定阻塞存在的部位和原因,甚至能显示扩张胆管内的软组织块影,是明确诊断的可靠方法。肝门区胆管癌
肝门附近外形不规则、境界不清病变,T1WI呈稍低于肝组织信号强度,T2WI呈不均匀性高信号。
扩张的肝内胆管呈软藤样高信号。
门静脉受压移位,可见肝门区淋巴结肿大。
二、胆石症
一、概述:胆石占胆系疾病的60%
二、病理:按化学成分可将胆石分为三种类型:①胆固醇类结石(最常见);②胆色素类结石;③混合类结石
三、临床表现:与结石的大小、部位及有无并发胆囊炎和胆道系统梗阻有关,1/3-1/2的胆囊结石可始终没有症状。间歇期主要为右上腹不适和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急性期可发生胆绞痛、呕吐和轻度黄疸。伴发急性期胆囊炎时可出现高热、寒战等。
四、MRI表现:
胆石的质子密度很低,其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很弱。在T1WI上多数均呈低信号,与低信号的胆汁不形成对比;在T2WI上胆汁一概为高信号,而胆石一般为低信号充盈缺损。少数胆石可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出现中心略高或很高的信号区。
三、胆囊癌
一、概述:原发性胆囊癌少见,约65%-90%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囊胆石。
二、病理:病理上多为腺癌。形态上分三型:①浸润型;②乳头状腺癌;③粘液型腺癌
三、临床表现:胆囊癌没有典型特异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困难,晚期可有上腹痛、黄疸、体重下降、右上腹包块等症状
四、MRI表现
MRI检查见胆囊壁增厚和肿块肿瘤组织在T1WI为较肝实质轻度或明显低的信号,在T2WI则为轻度或明显高的信号结构,且信号强度不均匀。胆囊癌的其他MRI表现是①侵犯肝脏。②65%-95%的胆囊癌合并胆石。③梗阻性胆管扩张。④淋巴结转移。
四、胰腺癌
一、概述:胰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胰腺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男性多于女性以50—70岁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困难,预后极差。
二、病理
胰腺癌起源于腺管或腺泡,大多数发生在胰头部,约占2/3,体尾部约占1/3。胰头癌常累及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乳头部引起阻塞性黄疸,胆管及胆囊扩大。
三、临床表现
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确诊较晚。癌发生于胰头者,病人主要以阻塞性黄疸而就诊;发生于胰体、胰尾者,则常以腹痛和腹块来就诊。
四、MRI表现
1、MRI显示胰腺癌肿的占位效应引起的胰腺形态学改变,与邻近部位相比,局部有不相称性肿大。
2、胰腺癌T1WI为低或等信号;在T2WI为高或低信号,肿瘤内部可出现坏死、液化和出血等改变,导致信号影混杂不均。
3、肿瘤侵犯胰导管使之阻塞,发生胰导管扩张,扩张胰管内的胰汁在T2WI为高信号。
4、胰头癌阻塞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扩张。
5、可浸润胰周脂肪组织,胰周血管受侵犯表现为血管狭窄、移位或闭塞,可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一、肝硬化
一、概述:国内以乙肝为主要病因。
二、病理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伴有肝内广泛纤维组织增生
肝硬化进而引起门脉高压、脾大、门体侧支循环建立以及出现腹水等。
三、临床表现
早期肝功能代偿良好,可无症状,以后逐渐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乏力、体重下降等;
中晚期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不全表现,如低蛋白血症、黄疸和门静脉高压等。
四、MRI表现:
1.肝脏体积缩小或增大,左叶、尾叶增大,各叶之间比例失调,肝表面结节状、波浪状甚至驼峰样改变
2.无脂肪变性的单纯再生结节(RN),在T2WI表现为低信号,其机制与再生结节中含铁血黄素沉着或纤维间隔有关。
3.并发的脂肪变性和肝炎等可形成不均匀的信号,有时硬化结节由于脂变区的甘油三酯增多,在T1WI上出现信号强度升高,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4.腹水、肝外门静脉系统扩张增粗、脾大等提示门静脉高压征象,MRI能很好地显示 。5.不典型增生结节(DN),又称退变结节、变性结节、发育不良性结节,是介于再生性结节与肝细胞癌的中间阶段,属于癌前病变,DN在T1WI上表现为高或等信号,T2WI上大部分呈低信号,少数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脉、延迟期与肝实质强化一致。6.从RN转为DN、进一步转为小肝细胞癌(SHCC),动脉供血不断增加,门脉供血不断减少,T1WI信号从高向低变化,T2WI信号从低向高转变,一旦出现DN结节增大,T2WI低信号中出现高信号,即所谓的“结中结”,应高度怀疑DN已癌变。
二、原发性肝癌
一、概述
二、病理
巨块型:肿块直径≥5cm 结节型:结节<5cm 弥漫型:小的瘤结节弥漫分布全肝
小癌型:单个癌结节≤3cm,数目≤2个 肝癌的细胞类型90%为肝细胞肝癌最多。
三、临床表现
亚临床期肝癌(Ⅰ期)常无症状和体征,常在定期体检时被发现。
中、晚期肝癌(Ⅱ~Ⅲ期)以肝区痛、腹胀、腹块、纳差、消瘦乏力等最常见。可并发肝癌结节破裂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肝昏迷等。
70%一90%的肝癌AFP阳性。
四、MRI表现
1、形态因病理类型而异。
2、肿瘤大多呈T1WI为低信号为主,T2WI为高信号为主,内可有脂肪变性、囊变、坏死、出血和纤维间隔等改变,信号不均,混杂。
3、肝内肿物MRI信号不均、混杂时,先要想到肝癌的可能。
4、静脉瘤栓: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内出现瘤栓可使血管的流空效应消失。
5、假包膜征:于肿瘤的周围有一圈低于肿瘤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低信号影。
6、肿瘤周围水肿:呈T2WI上边缘不清的高信号,如果直径小于3cm的小肿瘤在追踪观察中其周围水肿范围扩大,应高度怀疑肝癌。
7、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特点,多数内可见小结节或分隔等不均匀强化;强化时间短,延时扫描又迅速变为低信号影。
三、肝转移瘤
一、概述
二、病理
肝转移瘤多数为转移癌,少数为转移
性肉瘤。转移癌以多个结节灶较普遍。
癌灶血供的多少与原发肿瘤有关,多数为少血供。病灶周围无假包膜,亦不发生肝内血管侵犯,常有坏死、囊变、出血。
三、临床表现
肝转移瘤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体征,或被原发肿瘤症状所掩盖。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灶常已较大或较多,其表现与原发性肝癌相仿,常表现为肝区疼痛、乏力、消瘦等,无特异性。
四、MRI表现:
1、多数肿瘤呈T1WI低、T2WI高信号。
2、胃肠道癌等血供较少的转移瘤T2WI上可比肝实质为低;而血供丰富的转移瘤,如平滑肌肉瘤、嗜铬细胞瘤、内分泌肿瘤、肺癌、肾癌等,T2WI上可呈明显的高信号影。黑色素瘤的转移多呈出血性转移。
3、转移瘤的形态多不规则,边缘不清,多发者大小可不一。
4、常发生坏死、囊变、出血、脂肪浸润、纤维化、钙化等,因而信号不均,多见“靶征”或“牛眼征”
5、Gd-DTPA增强扫描在诊断上帮助不大,周围的水肿组织及肿瘤内部坏死不显示增强。
四、肝海绵状血管瘤
一、概述: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可见于任何年龄,女性居多。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为经常遇到的肝内良性病变,其重要性在于与肝内原发和继发性恶性肿瘤鉴别。
二、病理
主要为扩大的、充盈血液的血管腔隙构成,窦内血流缓慢地从肿瘤外周向中心流动,边界锐利,无包膜。
肿瘤可位于肝内任何部位,但以右叶居多,大小不一,直径1~10cm不等,单个或多发,瘤体常可见纤维瘢痕组织,偶见出血、血栓和钙化。
三、临床表现
绝大部分肝血管瘤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查体偶然发现。
少数大血管瘤因压迫肝组织和邻近脏器而产生上腹不适,胀痛或可能触及包块,但全身状况良好。
血管瘤破裂则发生急腹症。
四、MRI表现:
1、可单发或多发,一般4cm为巨块型。
2、70%为圆形、卵圆形,30%为分叶状,边缘清晰,锐利。
3、T1WI为低信号影,T2WI为高强信号影, FIESTA呈中等偏高信号,但较血管信号低,绝大部分信号均匀
4、特征性的MRI表现:在多回波T2WI上,随TE的延长,信号强度递增,甚至超过胆汁、脑脊液信号影,呈“灯泡征” 。
5、瘤灶周边部或中心呈结节状强化,范围迅速扩大,逐渐融合,充满整个瘤体,这是其MRI加强扫的特征性表现。(呈快进慢出)
6、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内可见发生囊变,出血。
7、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内纤维瘢痕或纤维间隔在T1WI、T2WI、质子密度上均为低信号。加强扫描纤维疤痕无强化。
五、肝囊肿
一、概述:为较常见的肝脏先天性病变。一般认为系小胆管扩张演变而成。
二、临床表现:通常无症状,大的囊肿压迫邻近结构时可出现腹痛、胀满等症状;压迫胆管时,可出现黄疸。
三、MRI表现:为典型水样信号强度表现,即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FIESTA呈高信号,与血管信号相似,信号强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周围肝组织无异常表现,增强扫描,肝囊肿无异常对比强化。
六、肝脓肿
一、概述:从病因上肝脓肿可分为细菌性、阿米巴性和霉菌性三类,前者多见
二、临床表现:典型表现是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叩击痛,肝肿大及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全身中毒症状等。
三、MRI表现:肝内单发或多发、单房或多房的圆形或卵圆形病灶,T1WI脓腔呈不均匀低信号,周围可见晕环,信号强度界于脓腔和周围肝实质之间。T2WI脓腔表现为为高信号,多房性脓肿则于高信号的脓腔中可见低信号的间隔,还可见一信号较高而不完整的晕环围绕脓腔,晕环外侧的肝实质因充血和水肿而信号增高;注射Gd-DTPA后,脓腔呈花环状强化,间隔亦可强化。正常MRI表现
骨皮质、骨膜及骨骺板等在任何序列上均为低(无)信号。骨髓在T1WI、T2WI均呈高信号。
关节的软骨面在T1WI、T2WI呈中等信号。关节腔内少量滑液呈长T1WI、长T2WI信号。关节面皮质、韧带和肌腱为无信号区。
一、骨肉瘤
一、概述
骨肉瘤是一种肿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或骨样组织 的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分类:中央型(髓内型)、周围型(表面型)
本病发病年龄多在11~20岁,5岁以下、40岁以上较少发生。好发部位为膝关节上下。
二、病理
肿瘤由圆形或梭形细胞以及由这些细胞直接形成的骨样组织和骨组成; 瘤内常伴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和囊变。
三、临床表现
疼痛,好发于膝部,多有轻伤史。逐渐增大的偏心性肿块
四、MRI表现
1、长管状骨干骺端或骨端的瘤区T1WI低信号,T2WI不均匀的高信号。
2、钙化、骨膜反应和瘤骨部分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3、液化、坏死区为液性信号;
4、出血部位则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
5、病灶呈偏心或中心性改变,骨髓和软组织可受侵犯,并可见成骨及溶骨改变。
6、Gd-DTPA增强软组织肿块强化明显 。
二、软骨肉瘤
一、概述
是仅次于骨肉瘤的骨恶性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根据发病部位分中央型(多见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和周围型(多见于骨盆、肩胛骨)。原发性肿瘤好发于20-30岁青壮年。继发性好发于40岁以上。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及扁骨。
临床表现:疼痛和压痛或局部肿胀
四、MRI表现
中心型:T1稍低、T2稍高,信号不均匀。周围型:T1稍高于肌肉,T2高的不均匀信号。肿瘤呈分叶状、可有间隔及软骨基质钙化。GD-DTPA增强:明显强化。
三、骨髓瘤
一、概述
是起源于髓腔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
好发于扁骨和不规则骨,也可发生于长骨。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多见
特征:广泛溶骨性破坏,伴顽固性贫血、高血钙、肾功能紊乱、抗感染力下降。
二、病理:肉眼见髓腔被胶冻状紫红色或者暗棕色瘤结节填充。 骨松质破坏后可形成囊腔。
骨皮质变薄,瘤组织伸展到周围软组织。
三、临床表现
骨骼系统:全身骨痛、肿块、病理骨折 泌尿系统:急慢性肾衰 反复感染、贫血、紫癜
实验室检查:贫血、血沉加快、高蛋白血症、高血钙、蛋白尿(60%)
四、MRI表现
T1WI呈低信号(正常骨髓高信号)
T2WI呈很亮的高信号(正常骨髓中等信号)特征性改变“椒盐状”。
四、骨巨细胞瘤
一、概述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有良性、生长活跃和恶性的特殊属性的骨肿瘤。
好发年龄:多在20~40岁。
发部位:多发生于长骨,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和桡骨下端多见。
二、病理
肿瘤呈溶骨性破坏,骨皮质膨胀变薄。瘤内常伴显著的出血、坏死和囊变。目前认为,所有骨巨细胞瘤都是具有局部侵袭能力的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三、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疼痛、局部肿胀和运动受限,但均无特异性
四、MRI表现
1、位于骨端偏心性溶骨灶呈膨胀性生长。
2、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或中等信号,局限性囊变区呈高信号;
3、三分这一病例呈皂泡样改变;
4、瘤内出血则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
5、Gd-DTPA增强呈中度强化 。
一、化脓性骨髓炎
一、概述
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称化脓性骨髓炎。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10岁以下好发,男性多见。生长期管状长骨的干骺端是其好发部位。
二、病理
感染常常是由干骺端骨髓组织开始; 早期出现充血、水肿、渗出;
化脓性病灶形成—骨质破坏及骨质坏死; 病变向骨干、骨膜下蔓延—骨膜反应增生。
病理特点:骨质破坏、坏死、新骨形成相互并行。
三、临床表现
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寒战、高热。局部体征:红、肿、热、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
四、MRI表现
1、早期骨髓的充血、水肿在T2WI上表现敏感,为高信号,边界不清; T1WI上为低信号。
2、骨膜下的脓肿表现为液性信号。
3、新生骨、硬化骨及死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4.Gd-DTPA增强,呈对比性强化
5.早期MRI敏感性较高,虽其信号不具有特异性,但结合临床资料,可做到早期诊断。
二、半月板损伤
一、损伤机制和分型 机制:
膝关节运动中所引起的半月板矛盾性运动 膝关节运动中的突然性变化。
分型:临床多依据解剖特点而分型,即横裂、纵裂、水平裂、边缘裂、混合裂和前后角撕脱等。
二、病理
半月板粘液变性: 粘液多糖类物质沉积
严重损伤:半月板基质内有游离的纤维软骨样间隔。
三、临床表现
有膝关节外伤史或职业病史。畸形和功能障碍,少数病人出现关节交锁。体征常可见股四头肌萎缩,局限而固定的压痛。膝关节检查试验阳性等。
四、MRI表现
1、半月板撕裂分为水平型及垂直型。因关节内的液体充满于撕裂口处,表现为高信号影。
2、半月板内的线状或球状的高信号区,表示粘液变性和半月板撕裂的病理改变。 半月板的信号分度:
Ⅰ度:半月板内小球状区。
Ⅱ度:半月板内的线状区未达关节面。Ⅲ度:线状区达关节面,为半月板撕裂。
三、膝关节韧带损伤 MRI表现
一、韧带完全断裂:
1、韧带的连续性中断。
2、韧带扭曲,呈波浪状改变。
3、韧带内形成假瘤,看不到正常的纤维结构。
二、韧带部分断裂:
1、韧带内信号增高,但内仍可见到正常的纤维结构。
2、韧带变细。
四、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概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主要与外伤、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关系密切。其发病机制多数认为与股骨头微循环障碍及局部压力增高有关。依据X线表现和治疗需要,本病可分为五期:
I 期 :在X线平片无异常改变
Ⅱ期 :可见囊性病变或局灶性硬化,但皮质 下无透亮区
Ⅲ期 :发现软骨下透亮区及软骨下骨折,呈新月征 Ⅳ期 :可见软骨下塌陷,股骨头变扁 V 期 :髋关节狭窄
二、病理
早期为充血和炎症反应;
中期为股骨头坏死与修复交替进行 晚期以纤维化及硬化为主
三、临床表现
髋关节疼痛,跛行症状。
髋关节肌肉萎缩,髋关节试验检查阳性。
早期病人可无任何症状。上述表现没有特异性。
四、MRI表现
1、MRI可以显示X线易于漏诊的I期和Ⅱ期病变,从而有利于早期诊断。
2、在T1WI上正常股骨头高信号区内可见黑色线状低信号。在T2WI上于线状低信号内侧还可见一条高信号线,形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特异征象“双线征”,它是病变充血和炎症的反映。
3、病变严重时股骨头脂肪数量减少,病灶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呈液体样信号。
4、晚期病例以纤维化和硬化为主,在T
1、T2和质子密度加权上均呈低信号,关节间隙变窄。
5、髋关节积液则为液体样信号。
一、骨样骨瘤
一、概述
骨样骨瘤是骨母细胞及其所产生的骨样组织所构成的良性肿瘤。特征:瘤巢体积小(〈2cm),境界清,周围有反应骨生成区。发好于10-19岁男性,多见于长骨骨干、股骨上段。
二、病理
瘤核心由骨母细胞、骨样组织和编织骨组成,间质为富含扩张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
三、临床表现
疼痛,夜间加重,服水杨酸类药物可缓解
四、MRI表现
瘤体钙化或硬化部分T
1、T2加权均无信号。 瘤巢T1低、T2稍高信号。GD-DTPA增强无强化。
二、骨软骨瘤
一、概述
良性骨肿瘤中最多见。分为单发、多发。10-20岁男性多见。股骨和胫骨发病率最高,次为手足骨和肱骨
二、病理
具有软骨帽的骨性突起,自表面向下为三层结构:薄层纤维结缔组织、软骨帽、骨松质
三、临床表现
无明显症状,或触及无痛性肿物。
四、MRI表现 干骺端外生性突起
MRI可见软骨帽、骨皮质和骨松质三层结构,其中骨松质与髓腔相通为特征。
三、动脉瘤样骨囊肿
一、概述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性溶骨性囊性病变,囊壁为含骨样组织、骨小梁和破骨细胞型巨细胞的结缔组织。
好发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常位于长骨干骺端和骨干或脊柱的后部。
二、病理
表现为薄层骨壳,内衬暗红色膜状组织,囊内为许多扩张的血窦,囊壁间充满红细胞。
三、临床表现:局部肿胀和疼痛,没有特异性。
四、MRI表现
边界清晰膨胀性肿块,偶见多个分隔。典型征象:
1、囊腔内显示液-液平面,为分层的未凝固血液,T2WI液平面上呈高信号,下呈低信号。
2、多个囊腔内在T1WI和T2WI上均显示为不同程度的高信号,为不同时期的出血 。
3、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
四、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一、概述
是以大量纤维组织替代骨组织为特征的骨病
分类:单骨型、多骨型、Albright综合征(同时有皮肤色素沉着、性早熟)好发年龄:10-30岁好发部位:多见于股骨、胫骨,次为颅面骨
二、病理
纤维组织替代了骨组织,其内杂有软骨、骨样组织和新生骨
三、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为局部畸形,多由病理骨折引起。
四、MRI表现
边界清楚的肿块,有时可发性病理骨折。T1和T2加权呈不均匀的中等信号 病灶内液化为T1低、T2高信号
一、喉 癌
一、概述
好发50-60岁;男女之比为 8:1;或能与吸烟、饮酒、空气污染及慢性炎症有关。
二、病理
按解剖部位分为:声门上癌,声带癌(60%)、声门下癌 按细胞组织学分为:鳞状细胞癌(90%)、腺癌、未分化癌、淋巴肉瘤、纤维肉瘤。
三、临床表现
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咽喉疼痛等。
四、MRI表现
1、分声门癌、声门上癌、声门下癌。
2、肿物T1为略低或等,T2为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
3、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中等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4、如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则转移瘤和肿瘤信号及强化相似。
二、中耳乳突胆脂瘤
一、概述
慢性中耳炎类型之一。中耳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团块,为非真性肿瘤。
二、病理:
由角化上皮和胆固醇混合组成。呈白色牙膏样或豆腐渣样。
外耳道鳞状上皮 → 鼓膜穿孔 → 上鼓室 →鼓窦入口 → 鼓窦。
三、临床表现
耳内长期流脓;传音性耳聋;鼓膜穿孔处可见白色鳞屑状或豆腐渣样物,奇臭。
四、MRI表现
1、鼓室、鼓窦入口及鼓窦内软组织影,T1低或等,T2稍高。
2、无强化,周围肉芽组织可呈环状强化。
3、周围骨质破坏,可侵入颅内,引发颅内并发症。
三、腮腺混合瘤
一、概述
是腮腺最常见肿瘤,占60%,其中90%为良性,10%为恶性,腮腺其他常见良性肿瘤为腺淋巴瘤(Warthin's瘤)占5%~10%。
常见于30~50岁,病程较长,缓慢生长,常在无意中或体检时发现。
二、病理
大体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5cm,表面多呈结节或分叶状,包膜较完整。切面呈灰白色,可见浅蓝色软骨样组织,半透明粘液样组织以及小米粒大的黄色角化物,有的囊变。镜下肿瘤由上皮及其产物:即粘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组成。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
无痛性肿块,位于以耳垂为中心及耳屏前方的腮腺组织,触诊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活动,界线清楚。
四、MRI表现
1、较小时表现为腮腺内圆形或类圆形肿物,界限清楚,边缘光滑,信号较均匀,T1WI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或高信号,周边常可见低信号薄壁包膜。
2、当肿瘤较大时,可出现坏死、囊变、出血、钙化、粘液变性及纤维化等系列改变,此时T1WI及T2WI,信号不均匀。T2WI上高信号瘤体内一些低信号区常认为是瘤体内纤维间隔和条索,极低信号为钙化,此征象常提示为混合瘤。
3、咽旁结构的压迫和侵犯
肿瘤较大时可见咽侧壁向中线移位,咽旁间隙的脂肪透亮带闭塞或向中线移位,邻近血管推压移位。
4、一般良性者边界较清楚,信号较均匀,生长较缓慢。而恶性者肿瘤较大,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五、诊断要点 无痛性耳前肿物。
腮腺内均匀肿物,边缘清。与 腮腺淋巴瘤 的鉴别 多为高龄男性,通常为多发或双侧发病
常位于腮腺后下极,囊性成分为主,境界清晰。
MRI在胸部的适应证
1、胸部入口病变:与颈部、上胸部、胸腔及纵隔结构相互关系。
2、气管、大支气管肿瘤。
3、纵隔肿瘤、囊肿:与血管相互关系。
4、肺癌及其分期:显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瘤对邻近组织侵犯程度。
5、肺部肿块及肺不张、肺炎等病变的鉴别,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6、鉴别放疗后纤维化团块与肿瘤组织
7、显示胸膜、胸壁病变,鉴别胸腔积液的性质,显示隐匿在胸水内的病变及肺内病变对胸壁的侵犯。
8、与CT比的优点:纵膈及肺门区显示良好。缺点:肺部细微结构显示不如CT(空间分辨力差)。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一、概述
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肺癌的检查方法很多,MRI是临床检查的一个方面。
二、病理
肺癌细胞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肺癌发生于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称中央型,发生于段支气管开口以下称周围型。肺癌按生长方式不同可分为管内型,管壁浸润型,肿块型和弥漫浸润型等。肺癌有4种转移方式:①淋巴转移,②血行转移,③直接侵犯,④气道转移。
三、临床表现
1、肺癌年龄50~60岁发病率最高。
2、肺癌早期可无临床症状。
3、最常见的症状以痰中带血最有诊断价值。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和胸痛初诊易误诊为肺炎,但经抗炎治疗后效果不佳。
4、侵犯胸膜或胸壁、远处转移、肺外症状。
四、MRI表现
1、中央型肺癌
管内型:MRI易于显示支气管腔内肿物,冠状面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范围,明确肿瘤相对于支气管隆突的位置。
管壁型:所致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及梗阻,MRI也能清晰显示。
管外型:多在肺门区形成软组织肿块,MRI易于将软组织肿块与肺门区的血管区分开来。
2、周围型肺癌
肺内肿块状影,MRI表现为T1WI上呈中等信号,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边缘可光滑,也可有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等征象。
病灶内发生坏死液化时,T1WI表现为低信号,低于瘤体的信号,T2WI则呈高信号,其强度高于瘤体信号。
液化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形成空洞时,表现为无信号区。
肿瘤内的钙化,MRI不能显示,表现为信号缺失区,表现为无信号区。
3、弥漫型肺泡癌
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及斑片状影,边缘清楚或不清楚,T1WI上往往呈中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病灶大小不一,多分布于中下肺野。
4、肺癌所致阻塞性改变
MRI在区分肿瘤与阻塞性炎症或阻塞性不张均有一定作用。
在T1WI上,肺部炎症或肺不张部位的信号类似或低于肿瘤信号。T2WI肺炎或肺不张的信号高于肿瘤的信号。MRI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两者分辨率。
5、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
直径在1cm以下的淋巴结多为正常;直径在1.0-1.5cm者,可疑异常;直径大于1.5cm者,为转移所致。
T1WI上为中等或低信号,T2WI上转移淋巴结信号有所增高,类似于肺内肿块的信号。单纯依据淋巴结的信号改变很难鉴别良、恶性淋巴结。
6、MRI扫描还能发现腔静脉内瘤栓形成,瘤栓附着于血管壁上,在T1WI上为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甚均匀,多回波扫描,其形态无变化。有助于诊断。
五、鉴别诊断
1.中央型肺癌需与下列病变鉴别: 支气管内膜结核 转移性肿瘤 淋巴瘤 淋巴结结核 结节病
2.周围型肺癌需与下列病变鉴别: 结核球 转移瘤
良性肿瘤(炎性假瘤、错构瘤)支气管囊肿 球形肺炎
肺动静脉瘘或动静脉畸形
二、肺血管瘤
一、概述
肺血管瘤是肺内少见的良性肿瘤,它由较多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所构成。单发者较多,也可多发。发病年龄在20~50岁,以女性较为多见。
二、病理
肺血管瘤为无包膜的肺内肿块,内有增生性的毛细血管,可伴有血管玻璃样变的结缔组织,质地较硬。病灶常位于肺的周围近胸膜下。
肺血管瘤患者少数可伴有纵隔、腹内脏器、骨骼和皮肤的血管瘤。
三、临床表现
本病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患者可咯血和咳嗽
四、MRI表现
1、大多位于肺的周边,一般大小约3.0cm,肿块轮廓清楚,极少有分叶。
2、在常规SE序列中,肿块内的毛细血管有流空效应呈无信号,在显示血流极为敏感的梯度回波序列中,肿块内的毛细血管呈高信号,这种表现较有特征性,有助于定性诊断。
一、椎体血管瘤
MRI表现:
1、局限性累及椎体或整个椎体及附件。
2、病灶境界清晰,信号呈等或略长T1,多属长T2,压脂T2仍呈长T2;内有点状粗大骨小梁(低信号栅栏),有明显增强效应。
二、椎体巨细胞瘤
一、病理和临床:
起源于间充质细胞,主要为溶骨性破坏;仅7%骨巨细胞瘤发生于脊柱,但是骶骨是累及脊柱的最好发部位,主要发生于上骶椎,好发于20~40岁。
二、MRI表现
可累及多个椎体及附件,出现膨胀性、偏心性溶骨性骨破坏,增强后有明显强化,肿瘤 内部可见出血和坏死囊变区。
三、脊索瘤
一、病理和临床
.脊索瘤起源于残留的脊索,因此几乎都发生脊柱中线或中线旁的位置,多位于骶3-骶5节段或尾骨。脊索瘤是最常见的骶骨原发恶性肿瘤,约占恶性骨肿瘤的2%-4%。.脊索瘤好发于男性30岁-50岁。
.常见症状为骶尾部疼痛,进行性排便困难和骶后部肿块。
二、MRI表现
在T1WI上,脊索瘤表现为低到中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显著的高信号,STIR呈明显高信号,如有不规则钙化和残存骨嵴信号可不均匀,软组织肿块的强化差异较大,多为中等强化。
四、脊椎转移瘤
病理:分为溶骨性、成骨性及混合三种。以溶骨性和成骨性为主。
原发灶以乳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及肾癌多见,其次为肺癌和鼻咽癌,消化道及女性生殖器肿瘤。
主要症状为:进展性疼痛(以夜间明显),病理性骨折和继发性截瘫 MRI表现
1、溶骨性转移T1WI为低,T2WI为高信号影;成骨性转移T1WI为低,T2WI均为低信号影。
2、常伴椎旁及硬膜外软组织肿物,及有椎体病理性骨折,硬膜囊及脊髓受压。
3、椎间盘一般不受累,为其典型表现。
4、经常为多发性病灶,呈跳跃性。
5、有原发病灶或肿瘤病史有利于诊断。
6、脊髓内转移少见,有时有脊膜转移,加强扫描可强化。
五、椎骨化脓性骨髓炎和椎间盘感染
脊柱骨髓炎和椎间盘感染多为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化脓性病变,多见于60~70岁的老年人,男女发病率相似,好发于腰椎。临床上患者可出现急慢性背部疼痛和局部压痛,严重病变可导致驼背。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白细胞、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改变。MRI表现:
受累椎体及椎间盘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等信号或高信号,脂肪抑制像为等信号或高信号,同时可见椎体终板不规则,椎旁软组织肿胀。增强扫描可见椎体、椎间盘以及椎旁软组织病变显著强化。
本病应与脊柱骨转移瘤、脊椎结核和椎间盘退行性变相鉴别。
六、脊柱结核
脊椎结核为常见的骨关节结核,占40%~50%。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女性略多。以腰椎多见,胸椎、颈椎次之,骶尾部很少见。病理分为:
1、中心型(椎体中心):见于儿童,椎体内部供血主要来自椎体后动脉,因此病灶常位于椎体中心,且小儿骨皮质分化较差,病灶易向上、下扩展,可连续侵犯多个椎体及椎间。
2、边缘型(椎体上下缘):多见于成人,椎体主要由前方的肋间动脉及腰动脉分支供血,病灶常于椎体的边缘,发展一般较慢,有局限于两个椎体的倾向,常使椎间盘破坏。
3、附件型(附件):甚少见。 MRI表现
1、椎体、附件骨质破坏区与塌陷处,呈T1WI为低,T2WI为高信号影。
2、多累及两个以上椎体,少见“跳跃”破坏。
3、椎间盘受累的表现: 椎间盘变窄,边缘模糊。
4、椎前或椎旁寒性脓疡,呈T1WI为中等或低,T2WI为中等或高信号影。
5、寒性脓肿、干酪性坏死、肉芽组织及移位的骨碎片,对硬膜囊、脊髓有压迫。MRI可清晰显示。
6、MRI可显示椎弓和椎板等附件破坏。
7、加强扫描:受累的椎体、椎间盘及寒性脓肿的周边可见强化。 脊柱外伤
(1)椎体损伤:
压缩性骨折:椎体变扁,内可见透亮线,急性T1低信号,T2高信号,慢性T1低信号,T2低信号。
椎体变扁,向后突,压迫局部硬膜囊及脊髓。
硬膜外血肿:T1高、T2高-低信号的信号,硬膜囊受压。脊髓损伤:
急性:脊髓肿胀,增粗,脊髓水肿T1信号降低,T2信号增高,脊髓出血,斑片、斑点状T1高、T2低信号
脊椎骨折
MR:
1、椎体骨折在急性期发生骨髓水肿,MRI图像上呈长T1和T2信号。至骨折中后期,骨折椎体一般表现为中等T
1、短T2信号
2、急性出血在T2WI上为等信号,亚急性为高信号
3、单纯性压缩骨折,MRI矢状面可见典型的楔形变,常伴上下椎间盘压缩损伤。骨折椎体的中央可见一水平的带状异常信号区,为骨折线
4、爆裂骨折,MRI可见椎体变形及正常结构丧失,骨折片四周移位。受损椎体信号极不均匀。
5、伴发椎间盘、韧带断裂的MRI表现为T2WI上这些结构区的信号异常增高和结构变形中伴碎裂移位或连续性的中断。
脊髓损伤
1、水肿是急性期脊髓损伤的早期表现,受伤段脊髓增粗,多呈梭形肿大,T1WI上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
2、出血急性期T1WI上与脊髓呈等信号,由于游离血红蛋白效应,T2WI上呈低信号。亚急性期由于正铁血红蛋白聚集在出血部位,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
3、脊髓横断是最严重的脊髓损伤,T1WI矢状面显示为佳,表现为脊髓的连续性的中断。同时可见椎体错位或成型犄角
4、脊髓软化为慢性脊髓损伤的一种表现。T1WI表现为髓内局灶性的低信号区,T2WI为高信号。
一、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病理类型
分为变性、膨出、突出、脱出及髓核游离。
变性: 多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核磁扫描可见盘内含水量减少,是早期改变。
膨出: 膨出为生理退变,纤维环松弛但完整,髓核皱缩,表现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边缘。一般无临床症状。
MR:1)T1WI表现为髓核与纤维环的明显分界消失
2)T2WI示正常椎间盘的高信号丧失,信号强度明显降低 诊断要点
1、T2WI上为敏感,椎间盘信号明显降低,椎间盘变薄。
2、可无临床症状及体征。
3、多发生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二、椎间盘膨出
概念:椎间盘膨出是指变性的椎间盘纤维环松弛,但沿完整纤维环超出纤维终板的边缘。MRI表现:
1、矢状面示变性的椎间盘向后膨出,后方的条状低信号呈凸面的弧形改变。
2、横断面示边缘光滑的对称性膨出。
3、硬膜囊前缘及双侧椎间孔的脂肪层可见光滑、对称的轻度压迹。
三、椎间盘突出
髓核经纤维环裂隙向椎管内突出,后纵韧带未破裂,影像学表现为椎间盘局限性向椎管内突出,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椎间盘突出的类型
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侧方型。
中央型:椎间盘疝出物位于椎管中部主要对硬膜外脂肪间隙和硬膜囊形成压迫;旁中央型:椎间盘疝出物位于椎管内一侧,未超过椎间孔内口,主要对硬膜外脂肪间隙、硬膜囊和神经根形成压迫;侧方型:椎间盘疝出物位于椎管以外,主要引起椎间孔狭窄和一侧根神经受压;
四、椎间盘脱出 概念:椎间盘脱出是指变性椎间盘纤维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其上的后纵韧带向外脱出。脱出髓核可与相应椎间盘不连更新于:6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