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鱼类
鱼的种类五花八门,非常之多。至今有记载的鱼类,全世界已超过2万种,我国的海洋鱼类约在1500种以上,资源相当丰富。
经过几亿年的演化过程,鱼类逐渐适应了各自的生活环境,遍布于全球各个水域。根据鱼类适应的温度范围不同,可以把所有的鱼类分为以下类型:
热带性鱼类--对水温的要求较高,适宜于较高的水温中生活,一般在17~13℃以下不能生存,海洋中常见的有箱?、牙棘茄鱼、遮目鱼、金枪针、鲣鱼及珊瑚礁中的一些鱼类。
温水性鱼类--要求在温带水域中生活,属于这种类型的鱼类很多,海洋中常见的有青鳞鱼、金钱鱼、银鲳、鳓鱼、牙鲆等等。
冷水性鱼类--要求在较低的水温条件下才能正常生活,如太平洋鲱鱼、红鳕、大马哈鱼、明太鱼等等。
但有些鱼类对温度又有较强的适应性。根据鱼类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的不同,可分为广温性鱼类和狭温性鱼类二种类型。前者包括大部分温水性等;后者则适温范围窄,不能忍受水温的剧变,如前面提到的热带和冷水性鱼类,它们都生活于水温变化幅度很小的环境中,如果水温变化过大,则有死亡的危险。
根据鱼类栖息的水层,又可分为中上层鱼类、中下层鱼类和底层鱼类等。
我国海洋经济鱼类从分布和生产情况来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海区范围广阔、鱼类品种多:我国的海区处于热带及北温带,而主要捕捞海区在亚热带和温带范围,尤其是温带海区非常宽广,因而我国的海洋鱼类既有温带性又兼有亚热带性的特点,北方海区还稍带寒带性的鱼类。这些优越的条件使我国的海洋鱼类在世界海洋鱼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济鱼类品种多,但没有在高纬度的狭鳕、鲱鱼那样集中的高度单一品种,而年产30万吨以上的品种极少:例如我国历史上主要经济鱼类最高年产量达50~60万吨的仅有带鱼1种;20~30万吨的仅有绿鳍马面?、黄鳍马面?和蓝圆?等3种,10~20万吨的也只有大黄鱼、小黄鱼、鲐鱼、鲱鱼等种类。不过,由于我国海洋可捕的对象多,因此经济鱼类的产量仍比较高。
中下层鱼类由于水平洄游范围小,分布具有局限性:我国主要的中下层鱼类是浅海鱼类,它们一般栖息于100米以上的海区,并且大多生活于40~80米深的范围内。
我国海洋中的饵料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鱼类的生长,许多经济鱼类都具有生长快、成熟早的特点:各种经济鱼类产卵时间往往不一致,产卵海区的范围大,这样就有利于鱼类的产卵、孵化和繁殖以及幼鱼的生长。大多数鱼类在春夏产卵,这在我国海洋捕捞历史上经常作为海洋渔业生产的旺季。
我国海域辽阔,地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况复杂。由于环境、水文、气象、气候、地形等一系列的特点,极大地影响着鱼类的分布。据现有的记载,黄海、渤海鱼类有250多种;东海有600余种;南海有1000余种。海洋鱼类中软骨鱼类,如鲨鱼、?、鳐、银鲛等约有130种以上,其余都为硬骨鱼类。
我国近海的深度,一般是沿海较浅,外海较深。在水深不足200米的沿岸浅海里,由于千条江河汇入大海,把陆地上冲来的大量营养盐类带入海中,使这一带水质肥沃,浮游生物极为丰富,这是鱼类重要的食物。因此,浅海中的鱼类无论从种类上,或是从数量上都是最多的。并且,还有不少外海鱼类,为了索饵或生殖,每年也有规律地向岸边游来,使浅海成为重要的渔场。这些渔场中的渔获量在整个渔捕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鱼的品种也非常繁多,常见的有鲐、鲱、鲚、鳓、鲅、真鲷、青鳞鱼等。我国沿海过去盛产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等,素有家鱼之称,产量很高,但近年来由于捕捞过度,资源急剧衰退。在接近陆地的一些礁石中,因水体小,水温和盐度变化比较剧烈,这里栖息的多是一些小型鱼类,如篮子鱼、?、?等。
活跃在辽阔的大洋中的鱼类,例如金枪鱼、箭鱼、旗鱼、刺鲅、飞鱼等,属于大洋性鱼类。它们分布广泛,游泳能力强,性情凶猛,经常捕食其他鱼群。这些鱼类对水温的变化甚为敏感,加上外海里的食料生物分布很不均匀,就迫使它们为了寻找温度适宜、饵料丰富的场所而不时地进行自由移动。
有些鱼类喜欢栖息于海底生活,有的甚至喜欢匍匐在礁石中或掩埋在泥有的则喜欢隐蔽于洞穴或缝隙中生活,如鳞?、笛鲷、石斑鱼、裸赖鲷等。它们活动能力弱,移动范围小,通常蛰伏于海底,伺机捕取底栖生物为食。
而有些鱼类,如大马哈鱼和鳟类,在江河等淡水水域产卵孵化,然后游入大海成长,经过5~6年成熟后,再返回故乡江河中繁殖,周而复始,这种鱼类称作溯河洄游鱼类。鳗鲡则恰恰相反,它们在海洋中产卵孵化,然后经漫长的旅途,返回其亲代所栖息的江河等淡水中,待成熟以后再到海里繁殖,这种鱼类就称为降河洄游鱼类。
鱼类的生活环境中,既有平坦的泥、沙底质,又有崎岖的岩礁背景,还有丛生的海藻和茂密的海岸红树。环境条件的各不相同,也导致了鱼类的体形和体色的多样性。就鱼的体形而言,有纺锤形,如鲣鱼、鲐鱼、马鲛、黄鱼、鲔鱼、金枪鱼等大多数鱼类;侧扁形,如鲳鱼、马面?、鳓鱼等;平扁如箱?等。有些呈纺锤形的鱼类,如金枪鱼、马鲛、鲇鱼等,身体几乎成了流线形,故游泳非常迅速,海水阻力极小,堪称游泳健将。
当你进入水族馆,就会发现犹如漫步在海底宫殿,各种体形和各种体色的鱼竞相表演自己的姿态,不少鱼体色泽亮丽,鲜艳无比,常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尤其是珊瑚礁鱼类的体色,更是光彩夺目,绚丽万分,加上繁茂的海藻和各种奇异的海星、贝类等,构成了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珊瑚礁海底世界。我们可以想象,不同的海洋环境,会使鱼体披上不同的色彩。
是的,鱼类的体色都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尽管鱼类的体色往往各不相同,但作用却都是一致的,即隐蔽自己,迷惑敌人,捕取食物。例如,大洋上层鱼类身体上部多为蓝绿或黑色,身体下方为浅淡乃至白色。因为从水上往下看时,海水颜色深,鱼体背部的颜色就与海水相似;由水下往上看时,因光线从上方透入,看起来海水色浅,鱼体腹面色浅也和海水相似。所以,敌人无论从背方或从腹面都难以发现这种鱼,从而使它们安然无恙。
珊瑚礁鱼类也是一样,它们色彩斑斓的体色,与环境保持得十分协调,敌人很难判别这些鱼类的真相,无法发现它们的行踪,此外,如生活在海藻中的单角?,其体色甚至体形都像海藻,真是真伪难辨。
综上所述,鱼类的体形和体色使它们世世代代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得到延续,造就了海洋鱼类丰富而多样的特点。
为了使大家对世界海洋主要经济鱼类的分布和资源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将作一简单的介绍。
狭鳕:白令海是狭鳕资源的分布中心。狭鳕向东分布于阿拉斯加湾到加利福尼亚的北部,向西自鄂霍次克海经日本海到东朝鲜湾,属于北太平洋的亚北极水域和温带水域。狭鳕资源数量自50年代以来一直在增长,但由于美、俄、日、韩及我国长期过度地利用,该资源已逐渐下降,目前尚保持在 580~675万吨。
大西洋鳕:主要分布于北大西洋两岸的英国、冰岛、挪威等国的近海,以及加拿大的纽芬兰岛海域、圣劳伦斯湾直至缅因湾。大西洋鳕不仅分布海域广阔,而且包含多个亚种,所以资源十分丰富,保持在150万吨以上,年产量在世界各种鳕科鱼类中位居第二。
黑线鳕:黑线鳕分布于北大西洋海域,包括欧洲近海和北美洲近海,资源量在30万~40万吨大西洋鲱:广泛分布于北大西洋及其纽芬兰、卡博特海峡和缅因湾海域,格陵兰海域,冰岛、法罗群岛、挪威及不列颠群岛等海域,目前资源量维持在150万吨的水平。
太平洋鲱:分布区包括东白令海大陆架、阿拉斯加湾和美国加利福尼亚近海等3个海区。近年来产量从34万吨下降到19万吨。
远东沙瑙鱼:分布范围自鄂霍次克海、日本海经日本太平洋沿岸到我国黄海区。1988年产量曾达到488万吨,为历史最高记录。近年来跌至200万吨以下。
鲐:分布于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日本列岛太平洋一侧沿岸海区,经朝鲜半岛延伸到黄海和东海。鱼群的主要部分是在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海区。目前年产量保持在百万吨以上。
鲭:主要分布于北欧的挪威和冰岛海域,其次为北海、英吉利海峡和爱尔兰西部海域,以及比斯开湾直到非洲西北部沿岸海域。目前年产量稳定在60~70万吨水平。
秋刀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的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海域,以及太平洋东岸的美国俄勒岗到加利福尼亚沿岸海域,其中鱼群主要的部分在北海道和日本列岛太平洋沿海域。近年来,秋刀鱼年产量表现出稳定上升的状态,约在30万吨以上。
玉筋鱼:主要分布在日本濑户内海一带,因分布海区有限,资源量不可能很大,并且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仅年产8万吨以下。
毛鳞鱼:它们环绕北极分布,在北极海域水深200米的水域内都能发现,但主要包括巴伦支海、喀拉海和纽芬兰外海等北大西洋海域。1988年之前,全世界的毛鳞鱼产量尚维持在百万吨以上,但目前仅年产900多万吨。
灯笼鱼: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深水的中层,以及接近南极的水域底层。它们栖息于300~2000米的开阔海洋内。据估计灯笼鱼类潜在资源量可达亿吨以上,但由于它们扩散于各个水层,故渔获量非常小,一般只有2~3万吨,可见资源的利用很是不足。
金枪鱼: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水温范围在5~29℃的亚热带海域。80年代,金枪鱼资源处于捕捞过度的状态。由于各国的努力,目前金枪鱼资源趋于平稳,年产量在3万吨左右。
长鳍金枪鱼:分布范围很广,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域均有分布。1984年,全世界长鳍金枪鱼产量为17.5万吨,其中大西洋占15%,印度洋占13%,太平洋西部占56%,太平洋东部占16%。目前年产量在20万吨以上。
大眼金枪鱼:分布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其中包括大西洋东部的摩洛哥沿岸、马德拉群岛和亚速尔群岛、大西洋的百慕大群岛、太平洋中西部以及印度洋东西部等海域,年产量始终保持在20~25万吨,资源较为稳定。
黄鳍金枪鱼:分布仅限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栖息水层为100~150米范围。目前全世界黄鳍金枪鱼年产量略呈上升趋势,为百万吨左右。
马苏金枪鱼:广泛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等南极水体影响的海域中,资源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年产1万多吨。
鲣: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资源状况良好,年产百万吨以上。
白斑角鲨: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栖息水层常在80多米深处,尤其在北美洲西北部沿岸海域有丰富的白斑角鲨资源。全世界年产量约为4万吨。